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窗棂就飘出令人惊喜的、特有的清香。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木的椽、榆木的门墩、盛米的椴木勺、舀水的葫芦瓢,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把柄……就这样,一些松木来到母亲的生活中,以窗的形式帮助着母亲,也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2.
窗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精细的窗木就飘出特有的清香。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木的椽、榆木的门墩、盛米的椴木勺、舀水的葫芦瓢,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把柄……这一切合并成一种浑厚的气息,这是民间的气息,也是古  相似文献   
3.
工之侨献琴     
从前有个叫工之侨的人,偶尔得到了上好的桐木。他十分高兴,仔细将桐木刻削雕琢做成了琴,装上弦演奏,琴发出了金属的声音,回音像玉磬一样优美。工之侨自认为这把琴是天下的极品,就把它献到了掌管祭祀礼乐的部门,官员派最优秀的工匠来看琴。工匠摇摇头说:"这把琴的声音虽好,可惜不够古老啊。"就退给了他。工之侨无奈地回了家,到家后他让漆匠在琴上伪造出断裂的细纹;又  相似文献   
4.
工之侨献琴     
从前有个叫工之侨的人,偶尔得到了上好的桐木。他十分高兴,仔细将桐木刻削雕琢做成了琴,装上弦演奏,琴发出了金属般的声音,回音像玉磬一样优美。工之侨自认为这把琴是天下的极品,就把它献到了掌管祭祀礼乐的部门,官员派最优秀的工匠来看琴。工匠摇摇头说:"这把琴的声音虽好,可惜不够古老啊。"就退给了他。工之侨无奈地回了家,到家后他让漆匠在琴上伪造  相似文献   
5.
6.
果断选择     
张侗 《发明与革新》2014,(12):59-59
有人拿桐木当柴烧,蔡邕经过炉旁,听见木裂之声,知道这块桐木是制造乐器的上等材料,就立即把没有烧完的半截木柴从火里抽出来,交给良工做琴.桐木的长度恰合琴身的需要,不过琴尾却只能留下烧焦的痕迹了.这张琴,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焦尾琴”.  相似文献   
7.
桐木韩氏家族,是宋代极具代表性的以政治、学术显世的士大夫家族。自韩亿以进士起家,至其子韩综、韩绛、韩维、韩缜,产生了二宰相、一副宰相、一知制诰,衣冠之盛,一时为天下冠。其家族里籍变迁及世系传承就是典型宋代士大夫家族沉浮兴衰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9.
刘春 《航空模型》2005,(1):17-17
火鸟403因有升、降通道,可以做简单的特技飞行,如筋斗’短时间倒飞;但仍感觉反应较慢且比较吃力。原因是尾翼动舵面积小、尾力太小;筋斗半径较大,模型上升半周大;而推重比远未达到l,只好利用俯冲翻筋斗。于是笔者用2毫米厚桐木片制作尾翼,外形尺寸不变。加大动舵面积,并通过角补偿方式不增加动舵操纵力矩。  相似文献   
10.
唐冶泽 《收藏》2012,(5):96-103
笔者所供职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历年入藏的古琴共有45张,是目前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中藏琴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单位之一。这些琴全部都是实用琴,其中名琴众多,如唐代"襄"琴,明"四王"琴中的潞王琴和益王琴,元末斫琴名家朱致远和明末斫琴名家张敬修、张顺修所制琴等等,都是难得的珍琴。这批琴除了9张琴没有款识外,其余36张琴在琴底、琴腹(个别在琴面)都雕刻或书写有款识,具有很高的书法、文学和史料价值。下面将我馆所藏古琴选择数张进行重点介绍,供同好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