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2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历史上,有过三个人被尊称为"军神",一个是战国时期的名将上杉谦信,一个是二战时期侵略我中华的战犯乃木希典。还有一个,也是最为特别的一个,就是日本南北朝时期的武将——楠木正成。楠木正成出生在日本河内的金刚山,传说妈妈在怀他的时候,曾经在佛堂里  相似文献   
2.
扬州漆砂砚制作技艺独特,使用百年楠木和天然大漆、螺钿、金刚砂等原材料,独创"点螺"工艺,轻巧耐磨,华光璀璨,是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品。  相似文献   
3.
楠木人工林不同抚育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对楠木进行不同抚育措施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年抚育次数对1年生和2年生楠木幼树影响最大,抚育方式次之,但两者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年抚育次数对3年生楠木幼树影响最大,抚育方式次之,两者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抚育年度对4~5年生楠木幼树影响最大,抚育次数次之,抚育方式最小,抚育年度对4~5年生幼树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第4~5年不抚育会严重影响幼树生长。  相似文献   
4.
马智勇 《收藏》2013,(9):217-223
明清两朝,皇家对楠木的需求几近狂热,不仅设置专门的皇木采办机构以求良材,而且在明万历年间,就有西南土司"献木"以求官。入清以后,满清诸帝对楠木的需求有增无减,顺治十四年皇帝曾下诏/禁止官民采用楠木,以保证内廷供应(见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七)。清代康熙以降,由于国力昌盛,物阜民丰,统治者追求穷奢极欲的奢华生活,对于起居坐卧家具的制作,也是极尽工巧,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5.
马智勇 《收藏》2013,(9):232-233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爱作诗也爱题诗,书学赵孟頫,诗爱老杜。宫中历代书画名迹鲜有不被题跋者,越是稀世巨迹,他越爱题跋甚至多次题跋,严重破坏了画面的美感,屡被近代史家、学者所诟病调侃。但同时不可否认,他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封建皇帝。《四库全书》在他的全力主持下,得以完成,不能不说是对中国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承继了康熙、雍正的事业,在文治武功上有卓著的政绩,而且酷爱学术文艺,对汉族传统的封建学术文化造诣之深超过了汉、唐、宋、明时期的很多汉族帝王和学者文人。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3,(9):230-231
在陆游的一生中,游宦蜀汉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唐宋诗醇》卷四二,评陆游说:观游之生平,有与杜甫类者。少历兵间,晚栖农亩,中间浮沈中外,在蜀之日颇多。其实南宋伟大的爱过诗人陆游不但平生宦游与杜甫类似,在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也是与杜甫一脉相承。陆游一生致力北伐,却屡遭打压。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  相似文献   
7.
葛存山 《收藏》2013,(9):268-269
目前,多家金融机构看好金丝楠木,希望通过金融的力量将金丝楠木本身具备的价值充分释放出来。这是个可喜的现象,说明大家都看到了金丝楠木的稀缺性、难以再生性和行业垄断性,而这些属性反映在商业上,将是巨大的成长空间……金丝楠木的市场前景被强烈看好。那么,下面的问题是,如何利用金融的力量将金丝楠木行业做大,实现其价值的充分释放。我认为,这只能按照金融行业本身的规律,同时用符合国际金融规范的行业手段来做,一些简单的、粗暴的、想当然的手法是需要警惕的。  相似文献   
8.
李志坚 《收藏》2013,(9):208-213
采办是明代皇木(主要为楠木)采办制度的重要内容,其形式有三:官办采木、商办采木和土司进献。前两种为主要途径,第三种的数量很少。官办采木就是官员直接参与负责皇木采办的全过程:商办采木就是政府利用商人的力量采办大木。皇木采办包括采办的形式、采木的过程、大木的运送、贮存和利用等多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内容实在,对当地情况做了调查;分析中肯,对历史原因做了探究。此文还可锦上添花:根据找出来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杨汝清 《收藏》2013,(9):246-247
大凡天之生物,各秉其彝,各尽其性,水陆草木之花,土石金革之材,鸟兽虫鱼之物,皆可鉴天地造化之功,体阴阳四时之微,明彝伦枚叙之理。故能尽其物之性者,亦能明人之性;能明人之性者,即可赞天地之化育,比心体之幽微。古人常常以情比金,以德比玉,以志比木,皆为此类。然自古以来,仁人君子情之所钟,心之所爱,志之所向,多为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