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407篇
科学研究   9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99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学》2004,(5):47-47
  相似文献   
2.
浅析汉语新词产生的几条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一百年来,中国形成了新词语大规模涌现的高峰。第一次发生在“五四’’运动时期,第二次为解放初期,第三个高峰是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每个时期的新词语都深深打上了当时社会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房奴、梨花体、熊猫烧香,学术超男、奔奔族、独二代、晒客、丁宠家庭……"日前,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就近年来流行的各种新生词汇,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该报告一发布,迅速引起广泛关注,新词是否有普及性等成为议论焦点.在日前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2007国家语言资源与应用语言学高峰论坛上,"171条"再次成为国内外语言学专家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受母语汉语的影响,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负迁移现象。该研究调查了贵州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英句子翻译的错误现象,并从优选论视角分析了错误翻译的成因。该研究对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有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异同,寻找汉英句子翻译的规律,以便在翻译中更好地传达句子意思,从而达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熟语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结晶,是历史的传承,也是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文通过申小龙主编的《现代汉语》和潘文国所著《汉英语言对比概论》这两本汉英语言对比权威教材中熟语的汉英对比部分的比较研究,总结汉英熟语对比差异,并由此得出对汉语熟语翻译的审美启示。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华文化日渐得到重视的大时代背景下,熟语的翻译也将越来越普遍。本文在汉语熟语翻译的审美研究方面为相关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性。  相似文献   
6.
林伦伦著《新词语漫话》一书具有敏锐性、学术性、可读性、本土性、实用性诸特点,是一部在网络新词语的"语言狂欢"中寻幽探胜之作。  相似文献   
7.
玉溪师范学院机构名称的英译情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永坤 《海外英语》2011,(7):196-197
近年来,双语公示语在玉溪师范学院校园的公共场所屡见不鲜。该文基于笔者近期开展的实地考察,探讨了玉溪师范学院中文机构名称英译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就如何规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初中阶段英语书面表达是师生共同反映的一个难题,《英语教学大纲》对听、说、读、写设定了较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如:能规范、熟练、清楚地书写;能听写与课文有关的材料;能笔头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能仿写书信、便条、通知等;能照图写文,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所以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些目标与要求,在各自的课堂上如何安排组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自然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笔者认为,夯实基础是必要的前提,应根据各个班级学生的特点,全面安排好书面表达基础训练,循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国学者对于汉英习语的研究热情不减。汉语习语和英语习语有着相同的特点,量大丰富,且含义繁杂,分别表达着本国国情特点和语言特色。这些习语的形成与其民族的文化背景、民族特色、历史事件、思维方式和劳动实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习语所囊括的隐喻含义也各不相同。本文拟从概念隐喻这一视角出发,对汉英习语进行对比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唐新秋 《高中生》2011,(9):44-45
一届又一届的同学在英语写作时总会写同样的中式英语,总会出现相同的错误。写作练习前,虽然老师可能会提醒,但有的同学就是屡错屡犯。我们能够改变这种状态吗?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分析汉英转换时,对于出现的思维障碍,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汉英思维转换训练。"有"是汉语表达中比较活跃的词,下面我们以它为例,探讨一下具体做法。"有"的基本意义有9个(见《新华字典》),其中表示"所属",英语中用have/has表达。如:I ha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