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2962篇
科学研究   316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135篇
综合类   70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40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78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3.
暑假即将到来,活跃的大学生们已经跃跃欲试了,背包已备好,地图已摊开,寻找梦中的乐土.希望在那里看到如诗美景,以慰疲惫的大脑和压抑的激情。许多已偿美梦的大学生朋友把他们的游记心得记了下来,既能与知音同乐.也为同道中人提供参考,本刊现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明洪武时期故元兀纳失里大王的考察,可以认为北元灭亡后,兀纳失里大王成为漠北西部的一支重要势力,但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哈梅里回回阿老丁来朝入贡,并非《明史·哈梅里传》所言是受哈梅里兀纳失里大王所遣。而且,本为故元出伯系的威武西宁王兀纳失里,其继承宽彻系肃王王号的时间,疑在洪武十四年至二十一年之间。洪武二十四年,明朝征讨哈梅里王兀纳失里之事,应是兀纳失里遣兵寇边所致。  相似文献   
5.
6.
走过川藏线     
一个记者,在他(她)的采访生涯中会遇到各种各样、许多层次的题材及人和事。然而,真正能让他(她)永远不能忘记并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震动的采访对象并不多。《在三千里川藏线上》就是这样一个题材。“采访川藏线上的军人”是我台在1996年7月就拟定好了的计划。这年八·一前夕,我们到位于四川稚安的成都军区后勤部兵站部汽车二十团采访一位军嫂。这位军嫂的丈夫就是川藏线上的一名汽车兵,他由于腋下淋巴癌不  相似文献   
7.
毕大祥 《师道》2005,(8):13-13
1917年,京师万牲园——中国首座西式动物园制订的游园规则中有一条内容是:每周一、三、五、日对男性游客开放,二、四、六对女性游客开放。如此规定,当时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之害人可见一斑,今人看来。当可忝列笑谈。因为随着时代的潮流汹涌向前。一切不合理的陈规陋习终将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8.
克东 《中国集邮》2001,(8):14-15
1967年10月1日,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幅油画就是《毛主席去安源》。随后,各地报刊均刊载此画,还印制成各式各样的印刷品发行,印量高达9亿多张:1968年8月1日,发行了文12(毛主席去安源》邮票,由孙传哲、万维生、李大玮设计,票幅40&;#215;60mm,影写版印刷,印量5000万枚。此票发行后,为了不因油墨过重而玷污画像,保持画面完美,邮电部曾发出“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的紧急通知。后来在周总理的干预下才予以改正,可谓中外邮政史上的奇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讨论《地铁站里》与中国古诗词所具有的相似的艺术表现力,说明语言的共性不是体现在文字形式上,而是体现在人类共同的认知心理上,并表现为心理层上相同的概念结构。而就诗歌而言,心理层上相同概念结构的实现过程就是诗歌意象的实时建构过程。相似的艺术表现力是其实现的基础,也是诗歌语言的共性取向。  相似文献   
10.
【导言】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它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时代特点,刻画出了别里科夫这个不朽的文学形象。本片断试图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为别里科夫写碑文,创造一种比较新颖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使学生能更立体化地把握别里科夫的个性特征,体会他的悲剧色彩,从而为深入主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