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百里秦川     
泛泛 《初中生辅导》2011,(32):41-42
在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渭河流淌而过,从两座大山的夹角处,猛一跃冲出山的包围,进入了一个大平原。这个平原其实是河流的产物,亿万年来,河流裹挟的泥沙在这里囤积,形成冲积平原,就是关中平原,这也有渭河平原、关中盆地等称呼。  相似文献   
2.
天水位于世界两大动物地理区古北界和东洋界在我国分界线的秦岭西端,属我国华北、华中、蒙新、青藏四大动物地理分布区的交汇地带,鱼类资源比较丰富。有鱼类31种,隶属于4目6科24属,其中野生鱼类26种,渭河水系有15种,嘉陵江水系有9种,两大水系鱼类相似性指数为16.67%,区系构成非常复杂。通过对天水地区鱼类的地理分布及有关分布情况的调查、资料收集、整理,研究了天水地区鱼类资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陕西是一个内陆省分,但在古代航运有其光辉史绩,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汉唐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运输网已四通八达。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渭河,其沿岸曾设有许多规模较大的港口、码头和津渡,以便利漕运和交通。唐末以后,我国经济、政治重心南移,长安失去首都地位,交通运输特别是水运逐渐衰落。经过五代数十年的长期混战,渭水不再进行漕运。渭河本身水浅沙深,加上航道长期失修,现已淤塞不通,沿流的港口、码头和津渡也大都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4.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脉,流经甘肃、陕西两省,经淦关流人黄河,流经整个八百里秦川。渭河河道比降小,多曲流,河床不稳定,河宽一般1.2~2公里,洪水期最宽达3.8~5公里,枯水期70~80米。渭河汛期一般在6~10月。改革开放后,渔业得到大力发展,渭河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两岸鱼塘到处可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软科学》2005,(4):159-159
2005年4月11日-12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教授在西安考察期间,专门听取了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战略研究”课题组的汇报。陕西省人大副主任桂中岳、副省长朱静芝等领导参加了汇报会。汇报会由陕西省科技厅主持,课题承担单位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主要领导和课题负责人汇报了项目的进展情况和主要研究结论。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派专人参与了汇报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综合考证出汉唐渭河三桥的位置,并以其与今天的渭河河道相对比,探讨了历史时期西安咸阳间渭水河道北移的时空特征。结论认为除汉西渭桥处的渭河基本没有侧蚀变动外,中渭桥、东渭桥两地的渭河都向北移动了较大距离,中渭桥处汉末至今1808年间渭河向北移动了3630米,平均每年北移2米左右;东渭桥处唐末至今1118年间渭河北移了2600余米,平均每年北移2.3米有余。影响渭河发生侧蚀北移的原因主要为新构造地质运动、水文特点与两岸土质等自然环境要素,而人为活动也起到了不应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这两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夸父追着太阳奔跑,并最终追上了太阳,但被太阳的光环烧灼得口渴难耐,就喝黄河、渭河水解渴,但是黄河、渭河水不够喝,就向北去喝大湖里的水.没有走到大湖,在半路上就渴死了.那么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信息呢?首先看看<山海经>是本什么书再做论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的渭河关中地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占车生  乔晨  徐宗学  尹剑 《资源科学》2011,33(12):2349-2355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1978年-2007年的Landsat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渭河流域关中地区1978年-2007年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关中地区各景观类型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消长变化,耕地斑块面积减少,但分离度和破碎度增加;草地和林地斑决面积增加,破碎度和分离度减小;居民工矿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未利用土地斑块面积有所减少。从景观格局变化来看,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景观斑块分布趋于破碎化,破碎度指数ZA0.9127下降为0.8755;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均匀度指数均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加,分别增长了2.72%和2.71%,之后锐减,2000年达到最低后逐渐有所回升;景观优势度也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加,后逐渐减小。说明近期研究区生态景观的异质性有所改进,生态景观格局处于快速调整并趋于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毕原与周陵     
古代文献对毕原和周陵的方位说法很不一致.毕原和周陵究竟在渭河以南还是渭河以北,在至今并无令人信服的证据之前,应当正确对待历史争议,保护周陵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冯俊强 《职教论坛》2003,(14):14-17
订单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创新观念、创新体制的一项教育改革成果,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积极探索职教办学新体制的具体实施。一些职业学校在这项改革工作中已率先走出了一步,有的已在实践中收到明显效果,有的则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何巩固改革成果,深化这一创新办学模式,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走出职教发展的新路子。本期推出河南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实施订单式教育的经验和做法,以期对职业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