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3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琨 《寻根》2006,(1):132-138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里,咏唱名山胜川、雄关塞楼的篇章不知有多少;但真正能够令人吟咏不厌、永远留在人们记忆里的还是那些名作佳构、华彩篇章。人们在那里认识了惟见天际流的长江,认识了从天上而来的黄河,认识了岳阳楼、滕王阁……一首仅20字的小诗,也让天下人知晓了黄河岸畔有一座很有名气的鹳雀楼。  相似文献   
2.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文言文又是现代汉语的根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奇葩。文言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族语言的发展进程,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但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吃力,传统的逐字逐句翻译,划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等教学模式,收效甚微甚至无效。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进行文言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做好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习就是要让人的修养得到充分的发展,语文学习就是要让人的个性得到全面的提升,语文学习就是要让人懂得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庸俗。正是如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预先做好教学情境的创设。一.以真情来感染学生——情感美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可以感染周围的人,使之产生共鸣或拓宽思维的渠道,激发联想的火花或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4.
千古名赋《滕王阁序》因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垂不朽矣”,千百年来,此联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王勃在描写登楼远眺之景时,选择了“最富有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人们正是在“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得到最清楚的理解”(莱辛《拉奥孔》)处进行赏析,认为它描绘了一幅优美之景。笔者认为,此联强大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抒发了真挚的感情,使读者如同看到了诗人自身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古文,尤其是骈文多用典故,用典就是援引古代成语或成事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因为用得较普遍而理解起来也较困难的多是后者,所以典故也称为故事、故实,用典也称为隶事、使事.  相似文献   
6.
[教情呈现]:师:《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表达的是思念家乡的伤感。《滕王阁》抒发的是时移物换的沧桑。《春夜别友人》表现的是与友人分别时的愁思。《春江花月夜》传递的是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感伤以及对情人的深深思念。《与诸子登岘山》、《望月怀远》……生:老师,为什么我们学的这些  相似文献   
7.
严强 《语文天地》2011,(21):20-21
"南浦"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词,其使用通常有以下三个意义:第一个是南侧的水浦或具体地名。第二个是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其意蕴比较复杂,可以归纳为三方面的情感倾向:送别之地,饱含离愁别情;自然  相似文献   
8.
当3月27日上午踏入江西省会南昌,游览的第一个景观则是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盛赞的“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的滕王阁。  相似文献   
9.
西汉枚乘之子枚皋,才思敏捷,善为辞赋,从皇帝游,"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则"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西京杂记》云,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皆尽一时之誉。慢工质优,后人因此称为"枚速马工"或"马工枚速"。  相似文献   
10.
师:读完了《滕王阁序》,喜欢这篇章吗?喜欢的请举手。(寥寥六人举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