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教育   1442篇
科学研究   291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589篇
综合类   121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1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68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首创背越式跳高新技术,并以2.24米获第19届奥运会跳高金牌,背越式跳高这项技术就被广泛地采用。由于背越式跳高表现出速度快和动作幅度大的技术特点,加上初级训练者身体素质与接受能力差,在训练中易产生下列几种伤害事故。一、助跑起跳过程中踝关节及脚跟受伤原因是背越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随着弧线半径的不断缩小,身体逐渐内倾,助跑速度逐渐加快,对踝关节的冲击力也逐渐增大。由于青少年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及小肌肉群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控制不住身体的内倾和平衡,场地如不平整,就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起跳脚踝关节…  相似文献   
2.
刘英梅  何秋华 《体育学刊》2003,10(5):115-117
通过采用不同研究模型对我国优秀男子不同技术类型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起跳时摆动动作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探讨我国优秀男子不同技术类型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摆动动作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摆动效果约占50%,且摆动效果的大小与技术类型无关,与高度的增加没有线性相关。但当高度增加到本人最好成绩时,摆动作用达到最大值。选用中国男性青年模型与扎齐奥尔斯基模型对背越式跳高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没有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如何纠正背越式跳高的“倒体过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许多初学者,甚至一些训练有素的跳高运动员,不能较好地把助跑起跳时的腾起初速度及起跳后获得的垂直速度合理运用,因而造成了起跳后身体过早向前冲出,即“倒体过早”的严重错误。“倒体过早”一方面减小了起跳时获得的垂直速度,缩短了身体重心至地面的垂直距离,造成了肩或背过早碰杆,而且也不利于过杆时杆上动作的顺利完成,还易使下一个“坐杆”错误动作的产生。显然“倒体过早”对合理完成背越式跳高的技术优势及提高运动成绩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倒体过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一些合理的方法进行纠正,以提高训…  相似文献   
4.
[原文]有江河的地方,就有背纤者。思念岸又告别岸,奔赴岸又远离岸,把背影留给桑梓的树,把背影留给旧地的白发,把背影留给在远山伫立的望夫石。踩一路牵挂,把女人的故事演绎成船尾翻卷的浪花。唇吻春之晨露,头顶夏之烈日,胸揽秋之寒霜,脚踏冬之冰雪,腰间的酒葫芦煮沸年年岁岁的热血。弓腰、低头、发力,手指抠住黄泥,手指抠住岩石,一路扔下的破草鞋,是里程的碑石,也是生命的标记。  相似文献   
5.
1850年的一天,德国探险家因里希·巴思在撒哈拉的特西里高原突然发现当地一些岩石的表面竟有野牛、鸵鸟和人的画像,其色调雅致和谐,画面栩栩如生。这一发现使原本不为人熟悉的撒哈拉沙漠更具神秘色彩,其后百余年间,人们陆续发现的大量岩画成为撒哈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至今人们都无法知晓那些精美的岩画到底何人何时所为。  相似文献   
6.
张修睦 《精武》2004,(5):34-35
霍梦魁所传武式太极拳为李启轩所传拳架,由李启轩之孙李福荫传于霍梦魁。此拳每势均以“擎、引、松、放”四字为宗旨,要求练就“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发放功夫,充分体现了武禹襄创拳的初衷。  相似文献   
7.
韩慧 《中华武术》2001,(3):50-51
现代跳高运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跳高姿势出现 过五次重大变化,它们的技术分别是跨越式、浪式、剪式、俯卧式和背越式五种姿势。 跳高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过杆与落地等动作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高的横杆。跳高技术的特征是由跑转变为跳,是田径运动技术中比较复杂的技术项目之一。 女子跳高运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过杆姿式的演变过程,充分展示了人们的追求和探索精神,跳高运动是在不断探索改革中发展,在大胆创新中前进的,从1957年的1.77米到1987年的2.09米,30年提高了32厘米,增…  相似文献   
8.
9.
论背越式跳高摆动腿动作的技术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动作方法,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对背越式跳高技术中,摆动腿在起跳阶段的3个不同时段内的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1.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1运动员训练和参赛的目的。目的是行为之归宿,是造就良好心理素质力量之源泉,具有爱国主义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的责任感,有利于在比赛中跳出自己的最好成绩,甚至超水平的发挥。1.2稳定又积极的情绪和坚定的自信。积极的情绪能使贤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