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3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克明 《浙江档案》2006,(12):34-34
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它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工艺精湛,历来深受化学和书家画师的珍爱。与湖笔相关的名人史实、传说涉及王羲之、王献之、智永、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颓、吴昌硕,近现代名人如沈尹默、郭沫若、潘天寿等等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誉为“房四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2.
高秀英 《兰台世界》2006,(10S):50-51
旅游因扎根于化的沃土而变得丰富多彩和富有灵气,同时化事业也因旅游的加盟而更加繁荣。化的地域性和差异性使得各地丰厚的社会化资源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依托。图书馆、档案馆等化事业单位,应当充分发挥馆藏地方献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研发优势,积极参与、支持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柳依 《河北教育》2011,(11):46-46
不久前游览浙江绍兴兰亭,园中有一著名景点"鵞池"碑亭,就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鹅、养鹅、书鹅,留下了其墨迹的"鵞池"。导游介绍了"鵞池"的来历、典故等,接着说了一句话——很多游人把"鵞池"读作"我鸟池"。一行人大笑。或许导游是在说笑话,但也许未必没有此事。对于没有学过繁体字的人来说,不识"鵞"字,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8日,浙江《绍兴晚报》披露:王羲之夫人郗璿的墓碑重见天日,以为“此碑的发现对考证王羲之生平及其家族史意义重大”。但从两晋墓志文的结构来看,《郗氏墓识》既不合乎各类传世墓志的规格,其独成一格之处又不大合理。全篇没有墓主的名字,除了全篇都是人名以外,没有一字涉及墓主生平。结合碑文的多处记事疏失论之,不像东晋时人写的,赝作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5.
房彬 《今日科苑》2007,(8):105-105
一、王羲之及其艺术简介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辅导》2010,(33):F0002-F0002,F0003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从小在父亲王旷,叔父王廙的启蒙下刻苦学习书法,七岁便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勤习书法,12岁以前以临摹卫书为主。  相似文献   
7.
王照宇 《收藏》2007,(4):76-77
中国的书画作伪历史悠久,据文献考证,早在两晋(265-420年)以及南朝的刘宋(420-479年)期间就已经出现。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举世所重,时人多有苦心搜求者,“雅所爱重,悬金招买,不计贵贱”。  相似文献   
8.
周姝 《收藏》2007,(9):26-26
针对书画名作进行复制的行为由来已久。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他广收天下所流传的王氏书作,许多人踊跃进献,一时鱼目混珠,真伪难辨,于是让褚遂良进行鉴定。可见早在唐代,作伪的现象已可常见,作伪的手段已很高明,非专门家已莫能辨。唐太宗还让当时的一些著名书家临摹他最喜爱的《兰亭序》,作为礼品赏赐众臣。  相似文献   
9.
卫夫人是东晋女书法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她为师。她教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新见王羲之的《大报帖》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文章将《大报帖》置于中古汉语的视野下,探讨其释文、文意以及与《妹至帖》的关系,重新审视当前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