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1篇
教育   266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宋至今的《锦瑟》阐释史,是从纷歧走向融通的历史。各种主要的异说既各有其依据与优长,又各有其自身的缺陷,从而在客观上提出了互补与融通的要求。它们之间,又具有一体连枝、异派同源的性质。纷歧的异说分别认识其一枝一节,融通则将它们还原为一个艺术整体。从纷歧走向融通,反映了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锐 《学语文》2011,(4):54-55
《锦瑟》(见卷首)一诗,李商隐在创作时到底想要表达何种情感,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有探究、评价《锦瑟》一诗的权利,其实要读懂《锦瑟》就不能不了解李商隐和牛李两党的关系.就不能不明白李商隐终生仕途失意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锦瑟》是李商隐诗中最多义难解的作品之一,这与诗中蕴藉含蓄的语言修辞和大量典故的巧妙运用有密切的关系。从文化解读的视角出发,《锦瑟》之所以最终呈现出一种诗意朦胧多义、诗境幽隐奇缈、情感复杂曲折的艺术特色,其深层原因是儒释道思想对作者创作的交错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常常会让教师在备课时陷入困境。我们对于诗歌教学总是存在某种教学观念上的误差,从而走入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诗歌的涵咏功能,以及诗与诗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让学生失去了对美的体味和感悟。《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朦胧诗的代表作,虽晦涩难懂,却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因此,如何将"晦涩"变为"浅显",引导学生产生共鸣,便成了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列锦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本文列举运用列锦手法的诗句来分析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6.
锦瑟无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华年: 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一切逝去的,都在心灵的蕴蓄中化为朦胧而又胶着的情绪、意象、遐思。当你自以为不再挂念时,偏偏墓地涌上心头,如果你妄想把捉那些充满魅惑、令人烦忧的幻像,她却翩然而去,不留下些许影踪。追忆逝水年华,其实就是从已经被岁月的淘洗涤除了无数光影的无形之象中“抽象”地靠近曾经拥有的一切,把已经散落的片片断断在心河中用情意的浪花作短暂的集聚。哲人把时间叫做人类的“内感官”,它最终只是  相似文献   
7.
不求轰轰烈烈,不求规模效益,不求短期回报;追求教育附加值的利益驱动,追求回归教育本质,扎扎实实创办“真教育”的高端定位,追求“让每一个学生享有自信和成功”的理想支撑。在民办教育发展浪潮中后起的成都龙江路锦官新城小学,力求一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育学校核心成长力的“力量内生”之路。  相似文献   
8.
您的孩子报了兴趣班吗?这是很多幼儿家长之间讨论的热门话题。关于兴趣班,有的家长认为是培养孩子琴棋书画样样兼通的绝佳途径,有的家长则是别人报,我也报,让孩子成为跟风的牺牲品……极端的例子是,山东潍坊在2008年通过教育局发布一纸禁令才退了兴趣班的高烧。为了解目前幼儿家长对兴趣班的态度和看法,本刊编辑部自拟调查问卷对200多位家长进行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9.
李娟 《文教资料》2011,(16):14-15
凌廷堪所作《论曲绝句三十二首》,是我国戏曲理论著作中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其中第十一首是论述戏曲语言的。他主张戏曲语言不能隐晦深奥、令人费解。这种观点作者十分支持。  相似文献   
10.
作为CERNET华东南地区福州主节点主任、福州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以下简称福州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林锦贤教授在“十五”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即将结项的工作会议上接受了本刊的专访。专访中,他向《中国教育网络》介绍了福州主节点和福州大学校园网的建设与运行情况。全力保障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