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8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直板近台快攻打法,反手位的攻击能力问题及待解决。直板反面球技术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本文将作者多年来实践探索的成果进行了详细总结,仅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曾经有一位中国人.他打球潇洒自如.对乒乓球有着独特的感觉。作为直板选手.他那大刀阔斧的正手进攻.以及绝无仅有的反手攻球征服了世界乒坛.他就是连续三届获得世乒赛单打冠军的庄则栋。  相似文献   
3.
每月话题     
《乒乓世界》2003,(3):51-51
  相似文献   
4.
陈洁 《乒乓世界》2003,(6):58-59
直板反面横打技术始于80年代末,当时中国的直板正胶快攻打法面临危机,主要是反手位的相持能力弱.在对横板两面弧匿的较量中常常处于下风。以刘国梁为代表的直板正胶快攻率先尝试直板横打并一举成功。之后,中国一大批使用横打技术的直板快攻选手脱颖而出.马林、闫森等优秀运动员都能在比赛中熟练地运用直板横打。  相似文献   
5.
陈彬  赵晖 《乒乓世界》2007,(7):85-85
速度快是他的天赋闫安是去年5月份进队的,他93年出生,年龄是队里最小的,从进队到现在他的进步是最快的。当时我和方文选闫安的理由是他打球很有激情、有灵气,从整个的技术结构看,他的技术很紧凑,处理球的合理性、爆发力都很不错,那时候他的综合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12,(3):108-109
从打直板到改横板,是当下不少爱好者做出的选择,尤其是在中青年球友里很常见。就这两种握拍方法的优劣,大家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真到“下了海”,实际操作起来,确实有相当比例的球友“呛到了水”。这才知道,  相似文献   
7.
柳承敏单面直板反手拉弧圈球这个技术并不算新.韩国队的前国手刘南奎、李哲承、秋教成都曾使用过.中国队也曾有队员练过直板反手拉球。但是,柳承敏无疑把这个难度很大的技术用出了一些新意。不论是刘南奎还是李哲承.他们的反手拉球击球点都很低.速度比较慢,近乎于高吊弧圈与兜之间,杀伤力不大,只能起到防御和控制的作用。柳承敏的反手拉球击球点更高、更加迎前.在搏杀中更加出其不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柳承敏在这个技术的使用率上,比他的前辈们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萨格勒布世乒赛上.我们多次看到处于被动局面的他运用这项技术转守为攻,反败为胜。(张晓蓬点评)  相似文献   
8.
直板弧圈球打法的选手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进攻积极、凶猛,前三板技术过硬,台内球技术灵活多变;但是反手技术向来是一个弱点,尤其针对传统直板打法的选手。对任何直板选手来说,侧身进攻出台球都是最强的技术。直板选手在侧身时,步法移动速度很快,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腰部动作,增加回球的速度、旋转、力量,此外直板选手的手腕灵活,在击球瞬间可以改变触球部位,使回球弧线和落点突然改变,这就是直板选手最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7,(11):96-97
直板横打的出现使直板选手的进攻更为全面,尤其是对下旋球的进攻颇具优势。然而对于传统直板打法的运动员,同样可以使用反手直接进攻下旋球。用反手直接进攻下旋球难度很高,需要对来球的旋转有敏锐的判断力。由于反手进攻时;手腕的灵活度受到限制,既要压住拍形,还要通过摩擦来制造旋转,因此稳定性相对较差。柳承敏在反手进攻下旋球时,他的前臂动作十分稳定,保证了  相似文献   
10.
郗恩庭说步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板与横板在步法训练上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直板侧身多,主要练左右步法、近台的步法。步法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学不好并步,加—个小碎步,像邓亚萍那种,也挺好,你还不容易看出来。横板选手,如果反手弧圈相当强,那肯定是交叉步多,但还是要分情况,视来球而定。有的来球角度不大,就用并步(跳步)上去冲;如果角度大,你用交叉步赶过去,也得交叉回来,否则距离太远回不来。欧洲人力量大、个子大,在多个击球点上都能发出很大的力来,而中国人就必须抢高点。像王涛,不也是并步吗?他用不上多少交叉步,有时候真交叉过去扑完正手,再反交叉回来,就只能改削了,他反面是生胶,回来能削就不错了,这也是一种方法。像郭跃华,就是并步加交叉,一跑交叉两脚就到,但是有时候回不来了,又不会反手拉,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