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数十件从上海图书馆馆藏善本碑帖中遴选出的国宝级碑帖将于11月2日起在上图展出,其中半数以上为孤本珍品,其精彩程度绝对可与两年前轰动一时的《淳化阁帖》大展相媲美。  相似文献   
2.
介子平 《教育》2014,(10):F0002-F0002
邓国帅先生学书自柳体入道,开笔于《玄秘塔》。所谓颜筋柳骨,实则邓先生性格。其自神池出道,自幼向艺。受兄长影响,临仿描红,沉浸其间,乐而忘返,除却书法,流连丝竹管弦。既长,兴致全然转入书法,涉猎碑帖,广结书友。由怀素而傅山,由王铎而书谱,且从师徐树文、田树苌诸先生。  相似文献   
3.
陈根远 《收藏》2016,(5):102-105
中国书法“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沈尹默语),堪称中国文化艺术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4.
"阴阳"是古代学者对宇宙万物的两种相反相成性质的概括。书法的传承和创作深受阴阳理论的影响,书法中蕴含着大量一擫一拓、一正一反、一阴一阳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应在掌握书法与阴阳关联的基础上,明确碑帖结合、临创结合的阴阳辩证关系,以形成个人书法创作创风格。  相似文献   
5.
王璐 《收藏》2014,(9):94-96
我国石刻历史悠久,上起秦汉,下经明清,直至当代。不仅品种繁多、数量巨大,且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拓是保存石刻文献的一种传统方法,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它产生于南北朝,成长于唐代。极盛于宋元明清。由此产生的碑帖拓本是承载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一座宝库。  相似文献   
6.
韦力 《收藏》2015,(10):131-13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国内收藏类杂志还很少,我最喜欢读的有两本,一是西安的《收藏》,二是北京的《收藏家》。但是《收藏》最初的几年,很少刊登关于藏书方面的文章,《收藏家》也同样如此。《收藏家》大概创刊于1993年,从创刊号开始,  相似文献   
7.
许静琳 《生活教育》2014,(3):116-116
正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从古至今,经由多少位胸怀大志,历经沧桑的诗人、词人之手,才能留下这样辉煌的成就。这些碑帖,不仅仅是他们人生的写照,更是时代的写照,是汉字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说起碑帖,我便会想起颜真卿和柳公权这两位代表性的人物。颜体讲究方中成圆,点、勾、撇、捺,都十分鲜明独特,整体看来庄严雄伟。我不禁想道,两百多年的唐朝,  相似文献   
8.
碑与帖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4,(4):F0002-F0002
正大凡古代刻有文字的石头,人们在习惯上都通称之为碑刻。如汉代的《张迁碑》、唐代的《多宝塔碑》。还有秦代的刻石、汉代的摩崖、六朝时的墓志,等等,人们也称之为碑。帖,人们通常把前人写在帛绢和纸上的短札尺牍通称为帖。帖,当然也包括后人把古代书家手迹刻在石碑上的法书,亦即汇帖或丛帖。如《十七帖》《淳化阁帖》等。碑学、帖学,是指研究考订碑帖的源流、时代、体制、优劣、拓本真伪与先后以及文字内容等为对象的学科。  相似文献   
9.
陈根远 《收藏》2006,(9):94-95
如果你问熟悉收藏史的专家:古代什么藏品最受社会推崇?他很可能告诉你是碑帖。在古代,一个文人字写得很差,一般来讲,是很难有大的发展的。而欲写好书法,必先购买碑帖以为临池范本。进而,对各种碑帖书法优劣的品评、书艺源流的钩沉、版本时代的鉴别,就自然成为文人间津津乐道的话题和风雅与学问的重要标志,因而碑帖善本往往要比书画的价格高。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学书法,临的是古人的碑帖,碑帖上许多字是繁体字,除了要写好这些字,还要学会识记这些字。一天,一位同学指着隶书字帖上的一个"土"字问我"老师,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