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纪事     
《全国新书目》2008,(16):21-21
众生台湾提到台湾,通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阿里山和日月潭,一座山一潭水几乎引发了对宝岛的所有想像,不过如果问题转到台湾同胞走过的足迹,我们的印象便变得十分模糊了。的确,我们不太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过来的,也不太知道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怀有怎样的情感。为了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台湾,秦风编撰了此书。他选取的照片,用清晰的画面让读者直接在纸上饱览宝岛美丽的山川,看到人物鲜活的表情,让百年的光影瞬间从跟前掠过。  相似文献   
2.
正我喜欢那淳朴的旧时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不去考虑上下文,单只是这种毫不犹豫的给予与接受,带着我的体温裹紧你。而现在的我,经常在犹豫踟蹰。你跌得鼻青脸肿,抬头全是石头雪片一样飞来—没被落井下石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若干年后,你或许会这样自嘲。而我,不知所措,是一把抱你入怀,抑或相信人的强大韧性,尤其是,当那个人是你。你会站起来,你会好好的,带泪带伤的脸,仍会绽放笑容。  相似文献   
3.
《诗经·秦风》在十五"国风"中独树一帜,表现了集刚和柔两种文学品格于一体的独特风貌。文章主要探讨《秦风》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文学品格,是因为它植根于两种不同文化——中原文明与西戎文化碰撞交融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建台60周年,陕西电台的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回顾60年的风雨历程,广播新闻节目在创新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不同。面对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广播新闻也在进行全面的改革,即:广播新闻要信息化,使新闻由长变短;要动态化,使新闻由老变新;要现场化,使新闻由死变活;要社会化,使新闻由远变近。陕西新闻广播《秦风热线》在这一点上做了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秦风》是《诗经》里的重要篇章,是研究秦人历史、地理、礼制、风格、文学等极其宝贵的经典文献。基于此,主要从考查《秦风》的内容主旨、分析艺术特点和探求其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等三方面切入,对其进行审视,以期能对《秦风》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谈《石鼓文·车工》兼及秦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把《石鼓文·车工》与《诗经》秦风的同类题材加以比较,并通过对诗文的具体分析,阐释了秦人刚健、尚武、激扬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美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可以是阴性,也可以是阳性。可以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可以似燕颔虎须,光射寒星。无论是阴柔还是阳刚,都可以称其为美人。值得注意的是,单纯的阴柔与阳刚往往是不够的,在审美标准与接受心理上,阴阳必须是融合的。中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美人形象的作品,可以以《诗经》为代表。《诗经》对淑女的描写常以"水"为背景。《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相似文献   
8.
从民俗历史、思想内容、与《诗经》其他战争诗的比较等三个方面可以看出,《秦风.无衣》的主旨并不是刺用兵,而是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发扬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剧情简介:高端时尚杂志《名尚》的副主编Patric,才华横溢却因风头过盛而遭上司Alex嫉恨。被Alex设计解雇后,Patric召集了一帮被失败附体的衰人,另外创办了一本高端时尚杂志《摩登》,可是诸事不顺。在屡遭啼笑皆非的乌龙之后,Patric终于找到了时尚的真正内涵——大众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时尚不是奢侈华丽,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最真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蒹葭     
《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①,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①"萋萋",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作"凄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