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8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哲  卢志远 《收藏》2020,(3):80-87
2019年11月9日至2020年1月1日,青岛市博物馆举办"‘瓶’安喜乐——馆藏明清瓷瓶展"原创展览。在众多馆藏文物中,遴选出65件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时期瓷瓶进行展览,器型上包含有玉壶春瓶、梅瓶、橄榄瓶、观音瓶、赏瓶、贯耳瓶、蒜头瓶、琮式瓶、葫芦瓶等十几种瓶型,在柚色上有青花、单色柚、仿哥窑、窑变釉、粉彩等。本文选取其中15件特色展品赏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冯赐杭 《上海集邮》2003,(11):13-14
釉是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石英、长石、黏土等原料经湿式研磨后调成釉浆,用浸、喷、浇等方法施于坯体表面,晾干,再入窑炉焙烧而成。可使陶瓷表面光洁,防止污染,易清洗,提高机械强度等,还有装饰作用,如唐三彩(特46,图1)就是以绚丽多彩的釉取胜。  相似文献   
3.
胡桂恩 《收藏界》2014,(11):76-76
笔者藏有一青花瓷盘(见图),花口,口径25.5厘米。内底绘三仙弈棋,树木花草;三仙面目不甚清晰,但神态栩栩如生。内壁被带状图案分隔成八等分,分别绘牡丹、菊花等纹饰。青花微微泛紫。盘底内凸。外底涂釉,釉下见明显的跳刀痕。外壁折腰。从以上特征判断,此盘应为明万历民窑青花瓷器。只是此盘款识与众不同,为四字款"大明国造"。在古代瓷器款识中称"国"的,从未见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在SiO2-PbO-Fe2O3红色彩绘料基础上,根据 α坯<α釉且差值 α>4.0×10-61/k的原则,通过添加热膨胀系数大的熔剂原料来增大坯釉不适应性,使釉面产生均匀分布的网状裂纹制成了一种视觉效果良好的唐三彩碎纹釉,同时对其碎纹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重庆清溪窑在历史文献中未见记载,它在1976年修公路时被发现,是四川盆地古瓷窑中发现较晚的宋代瓷窑。于1990年、1992年进行过两次发掘,仅发掘400平方米。因此,现在人们对它的了解还是很不够的,甚至还觉得它有几分神秘。然而它的许多优秀作品却令人耳目一新,尤其被考古界和藏家称为"似汝类  相似文献   
6.
王勇刚 《收藏》2008,(7):50-5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延安南部地区的甘泉、富县、志丹、宜川等县发现了许多汉代墓葬,出土了大量低温铅釉陶器,其中有一些复色釉陶器较有地域特色,为国内其他地区所罕见。笔者有幸在上述各县的博物馆及收藏爱好者处见到了部分此类陶器,现将这些资料公布,并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李渔村 《文化交流》2008,(10):82-85
站在湖南陶瓷艺术陈列馆的大门口,我就吃了一惊:那高高的外墙上挂着的两个瓷盘,日晒夜露,风吹雨淋,经历了25个年头,那瓷盘上的花树依然青枝绿叶,姹紫嫣红,向每个来访者证明,釉下彩永不褪色并非神话。馆里陈列着醴陵瓷的系列极品,有1915年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的扁豆双禽图瓶原物,有三个人合作、  相似文献   
8.
张海军 《收藏界》2015,(2):45-53
据考证,枕的起源大概在殷商时代,而关于枕的最早记录是春秋时期《诗·陈风·译波》上面记录的"辗转伏枕"。那么瓷枕又是何时出现的呢?根据考古发现得知,在河南安阳的隋代开皇年间的张盛夫妇合葬墓出土的瓷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瓷枕实物。从陶瓷材质的发展来看,经过了由陶至瓷的转变,枕也是如此。从时间跨度上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景德镇高温窑变釉彩艺术新的文化创意艺术的行业现状,格外引人关注。其文化艺术的价值及其前沿性产业拓展的可行性分析,其形成的品牌文化艺术的文化现象十分值得研究、解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诞生于云南西南边陲的建水县,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积淀,它以自身独特而鲜明的两大工艺技术,即"彩泥刻填"和"无釉磨光"在中国制陶工艺的历程中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此外,素有"文人陶"之称的建水紫陶除特殊的工艺技巧外,诸多工匠艺人在陶面上进行书画创作,以陶代纸,独特的装饰艺术塑造出建水紫陶区别于一般陶器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