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7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体育》2015,(7):66
有的科学家说硒是一个"复活元素",它能让沉睡和死去的组织复活,让萎缩的神经茂盛生长;有的科学家说硒是一个"长寿元素"能分解人体多年积存下来的身体毒素,包括能化解药毒,排出重金属,迅速启动人体强大的自我免疫修复功能,祛百痛,防癌症,恢复健康。经过12年的研究,补硒的难题得到破译,研制出了系列富硒产品,直接针对人体细胞、胰岛素、性腺、胃液、胆汁、肾脏、肝脏、血液、血管和神经里的各种病源,发起大反攻。2012年全国32家电视台举办了《走进长寿之乡》的活动,结果发  相似文献   
2.
《老年教育》2015,(3):60
我国著名老中医、耳病专家、博士生导师杨松林教授,擅长诊治各种神经性、突发性、老年性、药物性及混合性耳鸣耳聋等。其发明的耳病新药被主管部门特批以杨松林命名,并录入高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只因服用了杨松林教授的小药丸30天,被耳鸣耳聋折磨了十几年的钟老师竟然奇迹般地好了!以前耳朵里嗡嗡个不停,整天心烦意乱,听声基本靠蒙,说话是基本靠吼,现在耳聪目明,而且精神衰弱、失眠健忘、肾虚尿频也都改善了,脸色红润,像换了个人似的!到底是什么仙丹,让钟老师摆脱耳鸣耳聋的折磨了呢?今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第15届国际听力疾病研讨会上,杨松林教授发明的一种耳聋耳鸣新药再次成为世界耳病专家的  相似文献   
3.
我院在海拔3658米高原地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显著效果。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肾虚”而“下焦湿热”、“气化失调”所引起。治疗应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主。但因本病的特殊性,一般单一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疗效,只有采用中医内外综合治疗,方能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4.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健康是生命质量的最基本内容。没有健康,就谈不上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良好,我们也就有了良好生命质量的保障。如何才能改善健康状况、获得更高的生命质量呢?补足中医的"肾",就是我们获得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生命质量下降有哪些表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加大,很多朋友都反映身体越来不如从前,但是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其实,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防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中益气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疗程均为1个月,随诊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补中益气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学从细胞水平揭示肾与早衰、慢性病的关系人到中年,可谓"多事之秋"。面临事业、家庭、工作三重压力,健康却开始滑坡,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三下降(精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睡眠质量下降)、"两增生"(骨质增生、前  相似文献   
7.
作为足诊三脉"决生死,处百病"的三大独特要穴之一和肾经上的主要穴位,太溪穴被古人称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平日里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能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肾的"原阳"也才会发挥其作用,温润营养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8.
歌曰:经来前后为愆期,前热后寒有实虚,淡少为虚不胀痛,紫多胀痛属有余。月经提前或错后七天以上,2周以内,连续三个月以上,为经行先后无定期,或称经期紊乱,前人称为经乱。本病的产生,主要是气血不调,冲任功能紊乱。导致气血不调的原因,以肝郁、脾虚、肾虚为多见。肝郁者肝气紊乱,血随气行,气乱血也乱;脾虚者肝木所乘,脾  相似文献   
9.
容小翔 《武当》2004,(4):57-57
中医学非常重视气血阴阳以及先天(肾)后天(脾)的作用,这六个方面的偏差(主要是不足),是引起人体疾病的主要内在病因及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专家浅析中老年"起夜多"问题通过对全国大中型城市中老年人调查发现,很多中年人到40岁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起夜频繁现象,中老年人虽然深受其害,却不知原因和解决方法。为此,我们特地咨询了名老中医曾宪策教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