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捷《竹山词》之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独尊词体的词学思想,创作了清新委婉的婉约词作;另一方面又在时代风潮的影响下,借豪放之体浇胸中之块垒。其委婉蕴藉如断肠不在分襟后,元来在襟未分时。柳岸犹携素手,兰房早掩朱扉。(《风入松.戏人去  相似文献   
2.
吴之振是清初较有影响的诗人。其诗学思想,学界多以学宋概之。文章则以为其诗学思想应是以宗宋为主,转益多师。  相似文献   
3.
研究对象为钱谦益较少为研究者所关注的四首词作《永遇乐》,首先简单梳理一下这四首词的收录情况,对其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四首词确为钱氏作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这组词的解读,以求小中见大,挖掘词作背后隐藏着的钱氏个性与命运的关联。钱谦益是孤独的,他一直在寻求灵魂相契的知己;钱谦益在为文上,能够“转益多师”,而在为人、为政上,他过于固执。这些注定了他最终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4.
在重庆大学这样一个以工科为重的大学里,只有为数不多的文科教师能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曾国平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许多的理工科学生都听过他的讲座,对这位幽默风趣的教授印象深刻。"听曾老师的讲座是如沐春风啊!"一位同学这样说。  相似文献   
5.
李品银 《精武》2009,(3):55-55
我研练气功及太极拳最早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1961年)。当时,我在国防部第五科学研究院二分院工作,因病到北京301医院学习气功,同年年底住进北京261医院,治疗期间开始学练太极拳。那时,只是把太极拳当成慢性病人的康复体操在练,并不知其深奥的文化内涵。但是后来,多种慢性病缠身,尤其是中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日趋严重,使我在死亡线上痛苦地与死神较量着,直到1974年真正练习太极拳后才有了转机。  相似文献   
6.
一个盛唐,孕育着无限繁华与荣光。她的意义,已远远不只是历史某一段的代言。李白与杜甫,奏响了盛唐之音的绝唱,他们各禀千秋却又惺惺归一,彪炳同一时代的两种模式,诠释异同交织的盛唐气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论张炎的闲愁词》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分析了张炎的闲愁词创作在思想精神与艺术风格上的转益多师与对前贤的取法,他的闲愁词的抒写本质与闲愁的表现形式,以及后人对他的闲愁词的褒贬与我们应该给予的客观评价.由此可见张炎其人的真正面目.  相似文献   
8.
姜云霞 《教师》2011,(2):115-115
蒋捷《竹山词》之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独尊词体的词学思想,创作了清新委婉的婉约词作;另一方面又在时代风潮的影响下,借豪放之体浇胸中之块垒。其委婉蕴藉如"断肠不在分襟后,元来在襟未分时。柳岸犹携素手,兰房早掩朱扉。"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文化》2011,(25):92-93
朱海峰,号半僧。浙江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瓯越书院执行院长、万卷楼签约书法家。初受学于温岭野萍先生,后人蜀谒京,转益多师,先后得姜澄清、何应辉、金开诚、刘正成、王岳川、徐寒、曾来德等先生教诲。其书法出自二王,以《圣教》、《十七帖》为法乳,参以董香光、陈眉公之清润华滋,更上溯秦汉《石鼓》、《石门》、《乙瑛》诸碑,吸取其厚重古朴。故其书无时下学二王的浮华柔媚,不随人脚后,取媚时风,完全出自胸臆,一派天然而又极富禅意。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现代诗学的学科建设讨论已经渐入佳境,也引起外界一定的关注。本来按照我们的设想,准备今年结束这场讨论。但是现在看来,好像欲罢不能。稿件源源不断,参与讨论的学者正在兴头上。本期刊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作者的见解。这些见解也许不够成熟,不够全面,然而都有新意,可以引发人们的回顾与前瞻,可以在推进学科建设上给大家留下思考的空间。张德明提出现代诗学要实现从“转益多师”到“自成一体”的转变,强调了现代诗学的民族属性;而曹万生则从现代诗学发端于现代汉语的引入,提出现代诗学与古代诗学的若干异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