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体育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我喜欢邮戳,每每闲暇,便翻出收集的邮戳欣赏阅读,享受那份闲情逸趣:阳春,"兰亭苑"(图1)的幽香丝丝缕缕;盛夏,"荷花池"(图2)的荷花绚丽多姿;金秋,"桂岭"(图3)的浓香飘飘荡荡;严冬,"梅林"(图4)的梅花清逸冷艳。漫步"四季花城"(图5),既赏花开,又闻花香,"山丹"(图6)丹花开红艳艳,战地"黄花"(图7)分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农业占了绝对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了古代中国最重要、最普遍、最主流的发展模式,土地、田园是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所以乡村的民情风俗、日常生活、农民的劳动生活也常被纳入诗歌中。而封建社会必定伴随着压迫与剥削,因此农村的剥削和压迫也常在诗歌中体现。除了关于乡村、农民题材,田园诗还会涉及士人生活。士大夫阶层,包括许多知识分子,他们或因政治上的失意,或在精神上的向往等,他们或依据自己的田园体  相似文献   
3.
“词为艳科”乃是唐宋词史所呈现的一个基本格局,但是唐宋词并非“艳情词”的一统天下。唐宋词人在以“男子而作闺音”的同时和稍后,也逐渐融入了他们作为士大夫文人的角色和身分而拥有的一些情感与心绪,这样,他们不仅为唐宋词这个拥有香艳绮丽形貌的“美人体”填充了灵敏善感、幽微细腻、丰富鲜活的心灵和灵魂,而且也因为转变了唐宋词的抒情主体——从代言体的女性到主体化的男性,开拓了唐宋词的抒情领域——从绮思艳情到闲情逸趣,提升了唐宋词的抒情品格——从香艳婉媚到闲雅清逸,从而具有了重要的词史意义。抒情性的嬗变堪称是唐宋词史演进的一条重要线索,从绮思艳情的抒写到闲情逸趣的吟咏,乃是唐宋词抒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正>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下狱而又捡回一条老命的苏轼来到了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黄州。在黄州的几年里,他写出四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还有一篇就是今天我要谈到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短的月下游记,所记只是刹那间一点儿飘忽之感而已,但即兴偶感,随性为之,却颇为人所喜爱。全文抄录如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相似文献   
5.
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对于学校和部分所谓的老教师,都面临着微妙的无奈和尴尬的窘境。一些已在家赋闲多日,且过上莳花弄草、享受子孝孙贤优哉游哉生活的老教师,又"被"返岗,"重操旧业";亦有一部分老教师,尽管人在职场,心却早已归依于校园外的清风明月,神往于"东篱采菊""碧溪垂钓"的闲情逸趣,安于现状,不再愿意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6.
现代的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速度至上"成了很多人不约而同的选择。走路,最好抄近道;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在这样一种文化的影响下,有的学校的语文教育也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组织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引导  相似文献   
7.
杜鹃啼血,有人以望帝春心无处托为忧;明眸皓齿,有人为美丽过多无人赏而愁。人常说,世间事总是喜一半忧一半,却不知,天涯处处皆闲情逸趣,而能否活得诗情画意,则在于你是否做到意趣满怀,一如那"最美村干部",始于淡泊,行合本心,收获风景。闲来无事,要坐要躺,但随心意,或水边垂钓,听丝竹之声与鱼儿相戏;或亭前对弈,任风云无形与杨柳相映,这是多大的一种幸福快乐。不必担心是晚睡还是早起,没有迎来,也没有送往。天欲雨,各人自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