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86篇
科学研究   13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2016年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赛程正式敲定,新赛季象甲将于5月28日在古城西安揭开战幕,共有14支队伍参与甲级联赛的角逐.今年象甲在赛制和规则上都进行了重大调整,很可能会给赛事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7):145-152
[目的/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颠覆性技术概念和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颠覆性技术识别可能的研究视角。[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调研法归纳总结了6种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分析各种识别方法目前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结果/结论] 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还存在一些弊端,如颠覆性技术分类不明确、特征定量化研究缺乏、现有识别方法中缺乏考虑技术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强颠覆性技术特征研究,并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特征,并且加强从功效性特征数值突破和技术融合视角来识别颠覆性技术,同时,深入挖掘更细粒度的技术主题。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各种平台化媒体备受关注。通过分析平台化媒体的商业模式特征以及其颠覆性潜力,笔者发现平台化媒体在价值主张、用户运营和盈利模式等关键的商业模式维度上形成了对传统媒体的颠覆。本文认为,根据媒体层级的不同,当下传统媒体的平台化转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路径。一方面,地方传统媒体的平台化转型,往往通过提供地方资讯并叠加相关服务的方式,建立地方综合性讯息平台。另一方面,大型建制化传统媒体的平台化尝试,往往借助内部整合,以建设大型"入口级平台"为最终目标,依然面临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4.
杨桂菊  陈思睿  王彤 《科研管理》2020,41(3):164-173
处于后发劣势的本土制造企业,已经很难通过跟随和模仿创新实现赶超。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市场需求,为本土制造企业提供了颠覆赶超的机会。但已有研究对颠覆性创新实现过程与机理的研究较为匮乏。通过对小米公司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了本土制造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理论模型。模型表明:基于非主流的低端市场、利基市场的市场定位颠覆,差异化的服务设计颠覆以及运营模式颠覆是本土制造企业颠覆主流市场在位企业,实现成功赶超的有效模式。知识搜索(同行搜索和跨界搜索)是本土制造企业实施颠覆性创新的知识与信息来源,机会能力是本土制造企业通过知识搜索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5.
颠覆因子是基于引文网络识别和探测颠覆性研究的新兴指标。研究高颠覆因子论文的计量特征及其学术影响力,不仅有助于丰富论文评价体系,也有利于对颠覆性研究识别方法的补充和完善。以1954—2014年PubMed中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12 472 382篇论文为总数据集,统计2005—2014年高颠覆因子论文的发表年、引用分布等计量特征。在比较高颠覆因子论文学术影响力指标的基础上,改进“公平性测试”方法,深入探究颠覆因子与Altmetrics指标、引文分析指标的相关性,并试图探讨开放获取对高颠覆因子论文各指标的影响。从描述性统计来看,高颠覆因子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较大,来源期刊集中于欧美地区的JCR Q1区权威医学期刊和综合性期刊;从学术影响力指标来看,高颠覆因子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差异较大,可将颠覆因子作为评价论文创新力的补充指标,且在高颠覆因子论文中,开放获取论文的各评价指标值均显著高于传统付费论文,更易表现出高社会关注度和高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颠覆性技术创新已受到政府、行业、学界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至关重要。[方法/过程]文章选取企业视角,以谷歌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法,从项目识别、项目评估、项目培育等角度具体分析其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全流程组织管理机制,并着眼风险管理,总结其在颠覆性技术创新风险约束方面的有效举措。[局限]受限于研究对象一手资料或内部信息获取难度高,本文数据来源主要是国内外已公开的文献报道。[结果/结论]我国颠覆性技术创新管理应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利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管理理念和研发体系,提供独立自主的经费和管理空间,注重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引入“项目组合评估”以平衡“风险”与“回报”,引导科研人员和管理者正视失败、宽容失败。  相似文献   
7.
未来技术学院承载着培养未来关键核心技术领军人才、实现颠覆性技术突破的使命。颠覆性技术意味着“勇舍”/否定趋于成熟的技术。我国未来技术学院刚起步,勇舍并不充分。以日本九州大学共创学部为个案,探究其人才培养目标、“领域”划分、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入学选拔与高中-大学衔接。从“重混”视角审视,共创学部本质是面向人的需要,将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知识深度融合的第三类重混。共创学部的启示包括:探究未来技术学院核心方向能否聚焦于第三类重混;给予部分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建设个人专业;培养学生的问题自生成能力;把握“领域”概念,探索问题性学术;以面向未来的建构性能力本位教育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野性回归     
羽根在三连败后四连胜,完成日本七番棋挑战史上第六次大逆转。这不仅是羽根个人的胜利,也让日本年轻一代棋手在争棋的名局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从打满七局、跌宕起伏的表象深入,我们发现了日本棋手棋风转变的踪迹。久违的阳刚在这场大胜负中毫无征兆地冒了出来,不见了往日的和风细雨,几乎场场都在一种剿杀与反剿杀的状态中胶着。两人连手以颠覆性的狂野撕掉了加在日本棋手身上的疲软标签。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SYS-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系统考察金融集聚的创新激励效应。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颠覆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且这种提升效应因地理区位和集聚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异质特征。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检验后发现,金融集聚可以通过缓解资本要素扭曲和劳动力要素扭曲两种途径间接促进技术创新,且在金融集聚对颠覆性创新的激励效应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资本要素扭曲缓解,而在对渐进性创新的激励效应中劳动力要素扭曲缓解是主要路径。在空间特征方面,由于金融集聚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对颠覆性和渐进性创新的提升作用只在本地区体现,并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抑制邻近地区技术创新。在非线性特征方面,金融集聚对颠覆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影响程度和方向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经济发展和产权结构门槛的约束下,金融集聚发展的驱动功效呈现边际递增态势;但只有在适度的政府引导和对外开放条件下,金融集聚才能更好地发挥创新激励效应,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0.
周波  冷伏海 《情报学报》2022,(9):980-990
在世界范围内技术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发展日益复杂的趋势下,颠覆性技术识别受到国家和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的分析,发现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存在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两种不同的视角,并将识别方法在这两种视角下进行归类和述评,从研究前提、研究数据、研究结论严谨性、研究流程四个方面对两种视角进行比较,总结了两种视角下识别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这两种视角下关于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初步展望。本文希望通过比较两种视角下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工作,为未来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