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学衡派最早的创始人梅光迪,在当下学衡派名声日隆之时,其名却隐而不彰,显然与他著述传世不多有关。与民国同时代学人相比,梅光迪本身就"述而不作",惜墨如金,著述相对较少。同时散见于各报章杂志,搜求不易。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2,(9):42-43
  相似文献   
3.
廖平是我国著名的经学大师和思想家,马一浮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二人在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等方面各具特色。"六经"在廖平的经学、哲学研究中处于中心位置,但他对"六经"的认识却历经"六变",在后"四变"中,不断纳入各家学问,将之放在孔子与孔经的统摄之下,用"翻译"的手段给予了"六经"各自不同的地位。对马一浮而言,"六艺"绝非"六经",更非学习的科目,而是代表一切固有的学术与心性,他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儒学观,又融合了佛学、道家和西方的哲学、美学思想,提出了以"心统六艺"为核心的儒学哲学系统,颠覆了将"六艺"认为只是儒学思想一部分的狭隘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丰子恺先生是浙江桐乡人,是一位多才多艺又重情的漫画大师,他的代表作《护生画集》,前后创作时间长达46年,几乎熬尽了他一生精力。画集共分六册,计450幅,它融合弘一法师、夏丏尊、马一浮、叶恭绰等众多大师诗文中所体现的精神和智慧,集诗词、文章、书法、绘画和佛教的理念和思想于一体,倡导人与自然仁爱慈悲的境界,超越了时代艺术的范畴。画集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丰子恺先生为祝贺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五十寿辰,以老师的一贯精神世界为依托,独具匠心创作了以爱护生灵为主题的《护生画集》单页五十幅。此后,弘一法师每十年整寿时,丰老就作一集,画的幅数与年龄同,直至弘一法师百岁阴寿。  相似文献   
5.
孝是马一浮哲学中的重要范畴.马一浮将学术归结为六艺,六艺归结为一心之孝,并且从孝出发,构建了整个孝本体从确立显现,流行化成万物再到复摄回归的体系.整个体系显示了马一浮哲学圆融无碍的特点和体用不二的逻辑原则.  相似文献   
6.
马一浮为中国现代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学创始人之一,1939年夏,马先生于四川嘉定乌尤寺创办“复性书院”,导引人群“复性”,书院之施设是马一浮先生学术思想的一次集中阐释。笔者拟就“复性”思想与现代西方文明之间的整合试作一商榷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编後     
《中国文化》2013,(1):226-226
三月中浣,岁在癸巳,本刊从事,前往浙省,侧席马一浮研讨会,纪念其诞辰百三十周年。开幕当日,浙大师生齐诵校歌:“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於天地。  相似文献   
8.
遍览后人纪念马一浮先生的文章以及浙大校史,均着意讴歌马先生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并用较大篇幅来叙述浙大敦聘马先生的困难及他与浙大的短暂缘分,却鲜有笔墨详细记载马先生离别浙大时的情景,即便述及,也多有差错。  相似文献   
9.
马一浮在探求强国之路时与其他人进路不同,他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的命题,并主张“复性”,尝试通过儒学教育来达到复兴儒家文化、挽救道德和人心的目的,并为之进行了尝试和实践.本文拟从教育宗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四个方面来阐述马一浮的儒学教育思想,以期能够窥探这位被称之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的儒学大师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卢尘逸 《初中生》2011,(4):7-10
轻狂自独具武昌起义后,熊十力任湖北都督府参谋。1911年12月,熊十力与吴昆、刘子通、李四光于武昌雄楚楼聚会,庆祝光复,史称"黄冈四杰"。聚会期间,李四光曾书"雄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