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魏碑书法在书法史中的重要位置和用笔特点 ,探讨学习书法中刀与笔的关系.主张在学习中要"透过刀锋看笔锋",并对刀的痕迹进行有度的吸收,提出在学习书法过程中从魏碑入手可以开润眼界 ,培养广泛的审美情怀.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原文采用魏碑体楷书书写,字里行间洋溢着碑的俊美与帖的娟秀,给人超凡脱俗的艺术感染力。全书由小楷作品、简体字原文、释文、书写方法及书艺杂识五部分组成,方便中小学生识读临摹,是诵读及临写的优秀范本。  相似文献   
3.
<正>齐鲁访碑第三天,在倪文东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孔子故里——曲阜,开启了新一程——"三孔"的访碑之行。曲阜,古为鲁国国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被称为"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并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以及学术价值而著称。此行首站,我们来到"孔府",感受孔子的治学之道。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府第,可见历代君王推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书法教育体系中强调楷书学习的重要性,确立楷书学习的基础性地位是书法艺术良性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高校书法专业的楷书教学之任务不仅是对传统经典的深入学习,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为楷书的创新与发展拓宽思路,使其作为一种艺术审美对象,获得更大、更自由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5.
乐明 《上海集邮》2007,(10):8-9
11月5日《中国古代书法——楷书》为中国古代:挡法系列邮票第三套。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今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宋《宣和书谱》:“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是也。”楷书的出现使方块汉字定型,一直沿用到至今,是通行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欧阳长桥 《收藏》2012,(21):104-107
传世李叔同(弘一)书法以其出家后所作为大宗,有关其早年书法轨迹的史料十分缺乏。而西安所见清拓《宋璟碑》"李成蹊"题签已然成为我们可以依据的重要史料。作为迄今所见清末民初碑派书法健将李叔同唯一题署的碑帖,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7.
贾昆 《天津教育》2008,(6):21-22
“楷书欧体字瘦,颜体字肥,这一肥一瘦我都尝过……妩媚俊秀的欧楷好比20岁的少年,精明干练;苍劲有力的魏碑犹如四十不惑的中年,质朴典雅……”说起倾注了自己半生心血的书法艺术,乔强总是那样健谈而充满活力,谈笑间,那浓郁的墨香仿佛凝聚了中华千年书法文化的精髓,在他的笔端不经意地流溢着。  相似文献   
8.
王耕 《收藏界》2013,(4):76-80
看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纪录片《爨碑惊奇录》,让人惊奇地发现,节目编创人员对楷书演化观之解释,确实令人感觉到"惊奇",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看上去确实有些离谱。片中说:《爨宝子碑》是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  相似文献   
9.
吴沐 《今日中学生》2012,(Z2):79-80
一我是一株新栽下的蔷薇,倚靠着一座黑色大理石石碑。我不知道碑上那烫金的魏碑字体写的是什么,我只知道葱郁地活着,为它作伴。那位曾用眼泪浇灌过我的女孩,再也没来过。我依稀记得她哭肿了双眼,用小手来回抚摸着石碑上那个名字后的两串数字之间的短短一横,一副恋恋不舍的模样。"你要守护好爸爸啊。"她一遍遍  相似文献   
10.
<正>楷书是在中国书道中最为普及、最具实用性的创作及表现形式。何谓楷书?翻看书史,楷书亦曾被称为"真书"正书",甚至"隶书",其表现形式除了我们今天熟悉的唐宋以来的正规楷书外,还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