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12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宁 《钓鱼》2004,(18):35-35
悬坠钓法的专用鱼漂 漂身:一支鱼漂的主体部分,是鱼漂产生浮力的主要部分。根据钓手不同的垂钓要求,漂身被制成了许多不同的形状。如球型、橄榄型、梭型、水滴型、流线型等。  相似文献   
2.
华歆 《钓鱼》2004,(4):52-52
以一条跃出水面的矫健旗鱼为商标的金百利鱼漂在瘦长风格的鱼漂中独树一帜.是因为它注重鱼漂个’性与钓鱼风格的结合。现代人享受自然的机会不多,但讲究品位.会因为那支鱼漂特别适合钓某种鱼而难以割舍。所以,能让人充满希望的金百利鱼漂眼就看出了个性。  相似文献   
3.
范宁 《钓鱼》2004,(24):40-40
四、春季垂钓时各应选用何种鱼漂?春季气候依然变化无常,我们在垂钓的过程中遇到的鱼情也同样与这天气一样呈多样性的变化。有时阳光明媚、晴空万里,鱼却非常难钓(尤其在正午前后,这个现象更加明显).有时细雨轻风、阴云遮日,垂钓效果却十分喜人出现这种看似反常的垂钓现象的原因,主要与日照强度和水温变化有极大的关系。多数鱼类的趋温反映,使垂钓的难度在这个季节里困扰着许多人。因此,在春季垂钓时,我们也应该慎重、科学地挑选出合适的鱼漂。  相似文献   
4.
张炎冰 《钓鱼》2004,(22):23-23
抛钩后浮标翻身站直,稍作停留,然后下行,最后稳定于钓目,这是浮标的基本运动规律。然而,精明的钓手发现,鱼上浮后浮标翻身太慢会错失鱼讯。于是改进浮标,用钢脚,或者在标脚上卷一点铅皮,翻身就快了。可是这样一来,线组的运动轨迹变了,信号也随之出现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张炎冰 《钓鱼》2004,(3):28-28
我认为“钓不上鱼换支漂”包含两重意思,一是在洞悉鲫鱼摄食规律基础上,同一型号的鱼漂换规格:二是利用鱼漂的不同运动特征,规格相同换型号。目的一样,都是改善鱼讯,提高中鱼率。  相似文献   
6.
李鸿兴 《钓鱼》2004,(24):19-19
在2004年《钓鱼》杂志第13期上刊登了张铨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对剩余浮力认识》。其中第一段的结论是:两只粗细相同的漂尾(无论空心、实心)在相同的下拉力作用下,位移是相同的。就这个问题我想同大家探讨一下,目的和广大爱好钓鱼的朋友交流、学习。同时更期望能得到大师们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徐国立 《钓鱼》2005,(6):19-19
要不是经历那次垂钓,我还不会对鱼漂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范宁 《钓鱼》2007,(4S):10-11
影响钓组灵敏度的因素很多,包括鱼漂本身的大小形状、钩饵触底状况、子线粗硬对钩组所生的支撑、母线重量软硬粗细对鱼漂的牵制、鱼就饵时力量方向与大小、水的流速与密度等等均会有所影响。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并且随时变化直接导致钓鱼产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无限的,用有限的思想和文字是无法如实描绘的,利用一种模糊理论来看待以上问题其实就简单得多。那就是认识本质的重点,忽略掉某些细节。  相似文献   
9.
钓鱼     
韩峰 《钓鱼》2007,(5X):68-68
少年时,尤爱钓鱼。鱼竿很简单,从竹扫帚上抽下一根便是。鱼钩也很简单,用大头针一弯即可。鱼漂是高梁秆儿,鱼线是母亲纳鞋用的线绳。蚯蚓或井边或河旁随处都有。钓鱼的地方也很多,不大的小城四处都是自然形成的水塘。 那水塘清澈如镜,长满了水草,可见鱼儿在其间自由穿行,还可见青蛙正宗的蛙泳。水塘中时而有不甘寂寞的大鱼“哗”地翻起层层涟漪。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钓鱼》2004,(24):22-22
学“台钓”都是从调4钓2开始,但现在不同了,11目的标尖调5目或6目,钓3目或4目.15目的标尖调7目、8目,钓5目、6目。标尖长度变了调目也随之“长高”,然而调目和钓目相差两目的格式被延续下来,并成为浮标调整的入门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