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70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文献通考·经籍考》作者的生平与全书的编制体例及内容,同时力求中肯地评价这一重要的史志目录。  相似文献   
2.
韦盛年  杨权 《图书馆论坛》2006,26(3):4-7,13
以函昰禅师为核心的佛教海云系僧人和居士,是清初岭南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政治、宗教、文学群体。十分重视乡邦文献研究的冼玉清先生在其晚年,曾费十馀年之功撰成《广东释道著述考》。此书以完善的体例,对海云系佛教文献做了详备的著录与考释,为研究这个法系的禅史奠定了文献基础。这部分内容实为《广东释道著述考》的最重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关注小人物的生活及命运,是中外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母题之一。白先勇的《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和屠格涅夫的《木木》就是这一类作品。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两个文本的对比阅读,揭示作品中两个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同时也试图探析隐藏在作品背后的不同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问题学术界争论已久,不管是成书于元代说还是明代说,各家所使用的论据多是有限的罗贯中生平资料、《三国演义》的小字注以及《三国演义》中的个别名词等。而杜贵晨先生别出心裁,根据明初瞿佑"布骂曰:此大耳儿叵奈不记辕门射戟时也"之语,以及元后期张宪《缚虎行》中"戟尖不掉丈二尾"和《南飞乌》中"白门东楼追赤兔"两句诗,推测《三国演义》成书于元代中期是误读了材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游仙窟》一书在中国失传后,因日本的古钞本、古刊本得以流传。日本现存的《游仙窟》古钞本有10余种,校注宜选“江户初期无刊记刊本”为底本,以日本康永三年(一三四四)醍醐寺钞本、文和二年(一三五三)真福寺钞本、金刚寺旧藏镰仓末期(□)残钞本、山岸文库藏室町初期(□)残钞本、元禄三年(一六九0)刊本《游仙窟钞》以及国内四种校勘本、校点本为参校本。由于辗转传抄,《游仙窟》的日本古钞本、古刊本免不了错讹,异体字、俗字也特别多,都给校勘和注释工作带来了困难。《游仙窟》日本古钞本、古刊本在传抄和刊刻中形成的错误,虽然多数可以通过版本比勘求正,但也有一些是版本比勘不能解决的:一是错误十分明显,基本可以凭“理校”纠正;二是很可能有误,但无法通过“理校”提出纠错的方案;三是或文义隐晦,或扦格难通,却无从措手,只能存疑待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消闲报》上发现的材料来探讨晚清小说家吴趼人最早发表的一部章回小说《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奇书》。《奇书》从近代报刊新闻中汲取素材,并混同于轶事趣闻中一起刊登,预示了近代小说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在沈、汤论争中,沈碌力倡“音律说”、“本色论”,这对扭转明中期以来的不良创作风气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表现出明后期戏曲创作对音乐美、形式美追求的时代特色。但沈臻的理论忽视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客观上对明后期吴江派的戏曲创作及作品品评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汤显祖提出“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强调了作品的“曲意”、“意趣”,重视作品的思想内容,重视作品的机趣、神似、真色等问题,对明后期临川派作家的创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辰鱼考订元剧,可以视为他效仿魏良辅再度改良昆腔的工作之一,这为他自翻新调作了准备,也是新昆腔得以运用于传奇创作并被搬上戏剧舞台的重要保证。梁氏考订元剧的主要成果表现在杂剧《红线女》的创作上,此剧为《浣纱记》的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据史籍中秦汉至南朝时期高凉县、郡沿革及相关俚族记载,以分析梁末前历朝对高凉俚区的羁縻式分划统治。认为汉晋岭南始现俚族应与秦汉以来历朝通过边地郡县对瓯、骆、乌浒等族的羁縻式统治有关,从西晋至南朝分置的羁縻性政区可以看出,梁末前历朝逐步推进对高凉俚区的羁縻式分划统治。通过以上羁縻性政区及相关行政制度,加快了高凉俚区部分俚僚如冼氏俚族与汉族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在哥伦布以前是否有人从旧大陆到过美洲,这是一个"世界之谜",中国人最先发现美洲说,即是谜底之一.国内学术界对哪一位中国人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中国人于何时到达美洲等问题进行了三次比较广泛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