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篇
教育   222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1951年中国与巴基斯坦建立外交关系以来,至2011年,双边关系迎来了60周年。回顾过去跨世纪的60年,中巴关系在几个发展阶段都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无论双方国内政治格局如何变动,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和巴基斯坦都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将"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的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不断推向更高的阶段,最终形成"全天候"和"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典范,也成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安全的重要力量。60年的中巴交往积累了丰富的弥足珍贵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和谐世界"、"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为出发点,互相尊重,平等相待,高度信任;从全球化角度来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是中巴能够"以不变应万变"、长期保持"全天候"和"全方位"战略合作的最佳视域;以维护对方国家核心利益为基轴,在事关领土完整、民族安全等重大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与时俱进,扩大互利共赢的双边经贸合作是巩固和拓展两国"特殊关系"的基石;频繁的高端互访和各领域、各层次友好往来是中巴关系长盛不衰、保持活力的根本源泉。事实上,这种非同一般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越双边和地区范畴,对全世界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华盛顿会议前后,民众通过组织国民外交团体、联合派遣国民外交代表等形式,表达自身在外交活动中的意愿和诉求,使国民外交运动在独立自主、联合发展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华盛顿会议后期,民众外交上的诉求未得到满足,国民外交运动由外转内,斗争目标指向北京政府。这种转变,推动了国内政局的变化,也导致了国民外交运动的分裂。  相似文献   
3.
该文根据国家权威档案文献,论述1860年汕头开埠始末的曲折过程;指出,汕头开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屈辱妥协外交路线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是粤东门户被迫"开放"史,也是潮汕历史大走向的重要转折点。今人应以胡乔木《国史事典》的题词"在沉重的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为警示,"知耻近于勇",爆发奋进之力,建设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4.
论毛泽东外交战略的形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大体分为三个时期: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其战略思想可以概述为“一边倒理论时期,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时期,一条线、一大片理论时期”。毛泽东外交战略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制定外交战略的前提或对时代特征的总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的主题;(2)制定外交战略的原则和支撑点是独立自主;(3)贯穿于毛泽东整个外交战略中的主题是:维护国家的安全,捍卫民族的尊严。毛泽东的外交战略为新中国赢得了安全和独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也有不足之处:过于注重国家安全问题,而忽略了国家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郭嵩焘在充分了解“国情”和“夷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和为主”的外交思想,认为中国应循理外交,对外交往要知己知彼,要通其情,达其理,知其法。这是中国理性外交的发端,不仅促发人们传统外交思想的转变,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起了奠基和启蒙作用,而且对加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越南作为中国藩属国时期,中国使臣在出使越南的过程中创作了一批文集。本文对这批文集的成书背景、创作内容、存佚状况进行梳理,指出它们不仅是中越之间政治往来和文化交流的结晶,而且在创作上具有两个重心:一是较富史学性质的使行录,一是较富文学性质的诗文集。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经济外交的定义做了探讨,指出当前开展经济外交的重要性。阐述了50年代至今4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外交实践,说明经济与外交二者之问良性互动的关系。还从我国经济外交实践中看经济外交的艺术所在,以探讨实现现阶段外交目标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后,王稼祥长期从事我国的外交工作.在广泛的外交实践中形成了他丰富的外交思想.主要有独立自主;"是一家人,又不是一家人"的党际外交原则;对外援助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为了争取建设社会主义的国际和平环境就必须支持和平运动、民族独立运动;制止世界战争、核战争、支持全面彻底的裁军等.对我国和平自主的外交思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袁世凯在朝连续平定了"壬午兵变"与"甲申政变",对英、美、俄、日等国对朝鲜的侵略给予了一定遏制。这时袁世凯功名欲望急剧膨胀,在外交活动中过于自信和骄狂;对宗藩关系僵硬维持,而且忽略对朝鲜内政全面变革的支持,对国际形势没有以全面、求变的态度来应对,以致出现重大失误。客观上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政府统治者在外交上的失误及对袁的过分信赖,日本对外扩张步伐加快和列强争夺导致的局势恶化,使袁在朝外交活动终归失败。在朝外交活动失败对袁世凯晚期的政治行为及其心理起了极大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处理对外关系上,既坚持刚性原则,又采取柔性策略。坚持刚性原则,维护了民族尊严、国家利益;采取柔性策略,获得了必要的外援支持。在刚性与柔性有机统一中为革命和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国内条件,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外交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