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Diverse forms of constructivism can be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today. They exhibit a commonality regarding certain classical positions that they oppose - a unity in their negative identities - but a sometimes wild multiplicity and incompatibility regarding the positive proposals that they put forward. In particular, some constructivisms propose an epistemological idealism, with a concomitant relativism, while others are explicitly opposed to such positions, and move in multifarious different directions. This is a potentially confusing situation, and has resulted in some critics branding all constructivisms with the charge of relativism, and throwing out the baby with the bath water. In addition, since the 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s of even non-relativist constructivisms are not as familiar as the classical positions, there is a risk of mis-interpretation of constructivism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even by some who endorse them, not to mention those who criticize. Because I urge that some version of constructivism is an epistemological necessity, this situation strikes me as seriously unfortunate for philosophy, and potentially dangerous for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
"Liberal Education"一词的意义在西方教育界早已有定论,一般较为人熟知的中文翻译是"人文教育"。美国上世纪30年代,大学教育弥漫"实用"之风,此时保守的学者有感当代教育重专业技能而轻人文课程的危机,乃重新诠释"人文教育"的内涵,并致力于人文课程的设计。这些学者中,上世纪40年代曾获得普利策诗人奖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马克范多伦教授,结合诗人感性的笔触与自己投身教育的经验,写成著名的《人文教育》一书,他极力主张教育不只是改造社会的工具,更应进一步提供如何精炼人性的必要途径。他这种与当时宣称沿袭"进步主义"而号称自由派学者的对立思维,使他成为美国人文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代言人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他的教育理念,并阐述西方人文教育的本质与传统。  相似文献   
3.
意义标准是逻辑经验主义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亨普尔批判了可检验标准和可翻译性原则,并且在此基础上修正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认为在确有认知意义和确无此种意义的句子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只有程度之别。  相似文献   
4.
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对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一,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影响;第二,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第三,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形成反映了15世纪中到16世纪西欧哲学对于理性与人的发现的客观要求,是根植于英国资本主义与自然科学发展的肥沃土壤,并从中滋生出来的,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探讨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形成,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6.
Constructivism and science education: Some epistemological probl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aper outlines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constructivism in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emphasizes the central role that epistemology plays in constructivist theory and practice. It is claimed that constructivism is basically a variant of old-style empiricist epistemology, which had its origins in Aristotle's individualist and sense-based theory of knowledge. There are well-known problems with empiricism from which constructivism appears unable to dissociate itself.  相似文献   
7.
课程理论一经诞生,便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课程理论的流派。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理论主要有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无疑是不可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近代的道德情感主义是既不同于道德理性主义,又不同于功利主义的伦理学说。其理论上的得与失,对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来说,无疑会有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休谟的整个哲学体系体现为经验论、怀疑论和自然主义三相互贯通的统一体。休谟以其经验论为基础,从对外在物体存在的怀疑论论证过渡到对外在物体存在的信念的自然主义解释和怀疑论批判,显示了其哲学的调和色彩。怀疑论与自然主义在休谟哲学体系中不分伯仲,如果片面地将休谟看作怀疑论或自然主义,都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0.
证实原则是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基石,对同类命题还是异类命题的证实是“乌鸦悖论“与逻辑经验主义的主要区别.无论哪种意义上的证实,其主要目的都是对确定性的寻求.本文从一个范例入手,采用了系统内部时间分析方法,在哲学史视阈下指出了逻辑经验主义寻求确定性的哲学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