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1篇
教育   507篇
科学研究   13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章、庄三组声母字的读音变化在不同的方言区和普通话有所不同。本文以临县方言为研究材料,以《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所收字为调查范围,对这三组字的声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从中可知,在临县方言中,知、章两组先合流,然后又分化为两组,其中一组变为翘舌音,一组变为平舌音;庄组字的声母则基本上变为平舌音,只有少数例外变为翘舌音。这样的调查研究可以为汉语语音史研究和方言研究提供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增补汇音》声母方面保留了上古音系统的许多特色。阳声韵完整地保留了上古音[-m]、[-n]、[-η]的收尾系统。阴声韵只有“玑”、“葩’,两韵差异较大。入声韵出现了与阳声韵相配的入声和与阴声相配的入声两套。《增补》中出现大量阴入对转现象。《增补》将上古四声分为七音,上古许多入声字,在《增补》中属于上去或下上,这是与上古调类最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近体诗是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声调系统来调平仄的,从普通话声调分析近体诗平仄的关键在于辨认古人声字,这里以古今声调的对应关系为依据,归纳了排除法,声母辨认法,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法等3种方法,使古代诗歌爱好能以他们所熟练掌握的今声调准确分析近体诗的平仄。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通过比较21个声母的发音与其相应字母的发音及字母在所属英文单词中的发音的异同,分析美国学生的英文知识对汉语拼音声母学习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笔者将21个声母分成直接联想类、相似易区分类、易混淆类,并根据他们的特点提出了若干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只有学生达到了这  相似文献   
7.
《韵略新抄便览》同音字表反映出的音系特点是: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已合并为两类:中古喉牙音声母已经腭化为舌面中音:微母、影母已经合流:疑母全部读零声母;中古入声韵已归并入阴声各部,但归字规律与普通话不同:声调虽列平上去入四声,但入声实际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8.
简论辅音、元音与声母、韵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讨论在现代汉语语音系统中,辅音与声母、元音与韵母之间的关系,以便在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音系统特别是现代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清代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小说《镜花缘》第三十一回“谈字母妙语指迷团”描写的故事内容、实际是同一作另一声韵学作《李氏音鉴》一书提要的形象化表述。本将对此作出解释,帮助对声韵不太熟悉的读读懂小说这一部分。这两部书的作李汝珍是北京人,他的声韵学是兼顾当时南北音的。云南汉语方音就是接受南北音影响的产物。《李氏音鉴》中记载了很多北京话里的老人声字,与云南汉语方音非常吻合。本力求弄清当时南北音情况,以此来填补《史稿》在清代中叶上的一段空白,所以把它作为附录。  相似文献   
10.
本探讨了如何防止和纠正学说普通话时由太原话导致的错误和缺陷。旨在使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测试辅导等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