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4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1557年葡萄牙开始盘踞澳门一直至1848年,葡方对澳门从未有过主权,而只有居留权和一定的自治权。1849年葡方用武力驱逐了中国所有官吏,强占了澳门,但并没有任何法律、条约根据。在英国的干预下,中葡双方于1887年12月1日签署了《和好通商条约》,并规定:葡国永居管理澳门,未经中国首肯,葡国永不得将澳门让与他国等内容。它虽然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清政府却未丧失对澳门的全部主权。  相似文献   
2.
邓兴坡 《历史学习》2001,(10):10-10
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务要一洗“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1912年1月6日,孙中山在答复南京《大陆报》记问及“领事裁判权其将撤废乎”时毫不犹豫地指出:“自当撤弃,一待改革既定,即须实行此事。”照常理推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本应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带来希望,有所作为,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他不但未能提出反帝“废约”口号,却反其道而行之,出现言行差距甚大,认识与行动相互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丁召书 《历史学习》2006,(10):24-24
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内容多,难记易混。运用趣味浓缩法来记,效果较好。《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为“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天津条约》内容可记作“公开行贿”。“公”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行”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与钱财有关,指清政府给英法两国巨额赔款。  相似文献   
4.
王黎冰 《新读写》2011,(1):32-32
《国耻事典》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详尽记载国耻事件的典籍它汇集了1840年~1949年百余年间中国丧权辱国及受侮辱遭压迫的事件,内容包括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惨案、侵华战争暴行、中外借款合同等,它既是中国的“国耻录”,也是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录。  相似文献   
5.
浅浅的表白     
小的时候常常喜欢倾诉,喜欢表白。可能是觉得满心的忧愁生怕无人知道,也可能是狂喜之下期待与人分享,总之那么真切的感受人家不知道,真的很难忍受呀。后来,慢慢地越来越不想倾诉,也懒得去表白了。所谓心事,往往就是一个人的事,其实与别人毫不相干。那些绵密如针脚的烦恼,那些空洞如回声的等待,也许是你的千钧之重,却可能是他人的玩笑谈资。  相似文献   
6.
丽娜中等个儿,花苞头,瘦得像竹竿,背着硕大的书包,仿佛她随时会被书包压倒。跟我走对面时,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笑意盈盈地跟我打招呼。我问她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鸦片战争"是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为了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用Flash软件制作了<鸦片战争>课件进行教学.利用本课件中添加的关于"鸦片战争"的纪实影片和历史图片,并结合影片中的解说,使学生对"鸦片战争"产生的原因、战争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重要人物和历史教训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以后,借着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基督教传教士涌人中国各地开展传教活动.在遭到种种抵制之后,传教士们选择了创办学校作为入侵中国的突破口,湖南教会学校应运而生.甲午战后湖南人民的求变心理为传教士在湘办学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曾是列强侵略中国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时代的耻辱标志之一。了解领事裁判权的渊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对于学习近现代史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一、领事裁判权的发端中世纪后期,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在中西欧国家——荷兰、英国、丹麦、意大利等国的沿海地区形成了一大批国际商业都市。活跃在这些城市里的外国商人常常自发地推选出若干个“仲裁领事”或“商人领事”,专门负责调解各国商人之间的业务纠纷。这些领事有权对本国国籍的商人行使专属的民事和刑事管辖权。这种权利就是  相似文献   
10.
钟建安 《历史档案》2007,2(2):87-9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和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重大转折,中国逐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大潮.各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相继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经济贸易特权,使中国封建垄断性贸易逐步变为半殖民地性质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