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30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儿童风尚     
《小学生》2006,(4):44-45
本期推荐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一家深受少年儿童喜欢的出版社。 20多年来,他们出书6900余种, 总印数13亿册。在所出图书中, 有479种(次)在国内外获得各种奖项。  相似文献   
3.
2001年12月5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研讨会”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举行。这次研讨会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成都日报社评论部、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联合举办。来自理论、教育、文化、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共约8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围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4.
暗访带来的困惑 赵金:隐性采访,在学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称之为"诱导式采访"、"隐身采访",有人也称之为"体验式采访"、"暗访".叫法和界定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认同这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身份来获取新闻素材的一种新闻采制方式.  相似文献   
5.
刘川鄂 《新闻前哨》2008,(11):47-47
尽管我不是武汉人,但已经在武汉生活了20多年.我算是一个较为深刻的“武汉观察者”吧。在我写过的诸多有关武汉的文章中,曾将武汉定位为“世俗与庞杂”:在为一家杂志撰文时,我也曾以“何为世俗生活:以武汉为例”为主题。  相似文献   
6.
论韩剧的女性化叙事与女性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剧中的女性化叙事方式和不同于中国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带给中国观众一种全新的叙述视角。韩剧以独特的叙事模式与唯美的镜头语言,力图通过浪漫的故事,唯美的女性形象建构一种世俗神话。女性化叙事就是打破以往男性宏大的叙事方式,通过细  相似文献   
7.
邓绍根 《青年记者》2006,(19):74-76
自1815年8月5日,第一份华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问世以来,华媒体历经近200年的雪雨风霜,先后有4000多种华传媒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茁壮成长。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地华传媒为共谋发展,逐渐加强联系,以协会的形式相互协作,共同推进世界华传媒的发展。进人新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华传媒作为世界新闻传播体系中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化奇葩,在传承中华化、凝聚民族精神、加强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中发挥了独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出现了协作化合作加强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王佳 《记者摇篮》2006,(9):45-45
1815年,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问世。如今,将近两个世纪过去了,诸多期刊随着历史的发展几经沉浮起落。会在读者心中留下难忘的记忆,因为它们都承载着一种理念,用文字记录和影响了中国社会前行的足迹。  相似文献   
9.
灌阳县丧葬仪式中的大歌,虽然在庄严神圣的仪式中演唱,但却讲人事,唱人情;不讲鬼怪,不唱神仙。大歌所表现的内容、演唱和欣赏大歌的人以及大歌的效果,都是在世俗的境域内,大歌具有浓厚的世俗性。  相似文献   
10.
《湘南学院学报》2019,(1):46-51
夔纹作为一种特殊的动物纹饰,曾经盛行于商周时期,作为奴隶制社会动物纹饰的主要线索,夔纹体现出的商代社会生产力地下的情况下,巫术与实用意义的完美融合,对早期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王权意识与审美风尚的探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