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427篇
科学研究   191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246篇
综合类   99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维 《武当》2003,(5):22-24
六、独精鹰捉,发挥劈拳的特殊作用 练形意的第一趟拳,起钻是拳,落翻变成俯掌,形成三体式的这趟拳,人们叫它“劈拳”,而尚先生叫它“鹰捉”。这样叫是有道理的。 1.它是掌,不是拳,就不能叫拳。  相似文献   
2.
韩宝轩 《中华武术》2004,(12):30-31
五行通背拳突出以理推术、以势求法、科学教学、重在“意导”的实践理念。所谓“意导”是指“人的大脑中枢神经意识支配肌体做出符合自我意愿动作的能动作用”。所以,只有强化大脑中枢神经意识的支配作用,思想才能高度集中于练拳的动作而排除其他杂念的干扰;只有神经意识充分、专注、准确地指挥和协调人体各部器官系统机能的运动变换,才能不断提高神经系统接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达到迅速、准确地传递和接受大脑对人体动作变换的信息,才能真正高质量地精练五行通背拳。  相似文献   
3.
运动后恢复过程长期以来一直是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的重点,总结近50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运动与身体生化适应的基本特点及身体运动能力提高的基本规律,为科学训练提供应用性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五行浴手功乃闾山道家太极阴阳五行门中一门简而易练,不伤内、上功快的五行操手功夫。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优生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几种主要优生方法.  相似文献   
6.
章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知行问题的探索和争鸣,透视了中国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深邃思考。阐述了对知行问题的争论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混沌到科学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关于心灵和物体(即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本质属性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主张,力图揭示洛克在心身关系问题上由于受经验论的影响一方面陷入二元论与交感论的矛盾之中,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动摇于一元论与二元论之间所带来的有利于西方心身学说向前发展的倾向,从而使人们能够合理地把握洛克的心身学说。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学说”和“人性论”为前提,倡导建立一个各阶级“各尽其职、各得其所”、稳定、和谐的社会。他大力提倡教育,以实现个人内在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主张协调国内阶级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柏拉图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以及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的伟大先驱。他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就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学说 ,并将其看作是解决社会不平等的新的学理而予以关注和介绍。这种介绍虽然尚不成熟 ,但它毕竟表明孙中山热情追求真理的精神 ,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其功不可没。一孙中山在十九世纪末叶踏上了社会政治舞台。1894年夏 ,他怀着改革的热忱上书李鸿章失败后 ,便毅然跨出决定性的步伐 ,立志实行革命以改造中国。他是个受过“欧洲式”教育的青年 ,其从事革命的思想武器主要来…  相似文献   
10.
张笃新 《精武》2003,(2):5-5
河南派马氏心意六合拳自古极为保守,由于其比较完整的保持了古拳艺原貌,而闻名武林。心意门内历代英雄辈出、人才济济。受师长言传口授方式的影响,外界人即使有幸见其形,亦难知其用。本拳的特点为招法凶猛,用法狠毒,拳把一开,严密紧凑,动静分明,朴实无华,一左一右直线运行。要求明三节、齐四梢,闭五行、知七拳,三性调养与内劲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