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2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实施以来,对促进我国语文教学、普及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国际信息交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7年是出版物质量管理年,2008年是<汉语拼音方案>实施50周年.  相似文献   
2.
清朝是中国古代学术的总结时期,学者们以深厚的学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对以往的文化典籍进行全面的整理研究,采用各种形式注释历代史书,在史书注释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将古代史书注释工作推向顶峰。  相似文献   
3.
孙营 《新闻与写作》2004,(10):40-41
翻开现在的报纸、杂志,我们经常能被这样一类文章吸引,例如: 枯树的启示 广广 记得有一年冬天,家里没柴烧了,父亲出去找柴,看到一颗“死树”,就把树枝砍了做柴。但到了春天,父  相似文献   
4.
一切阅读行为都是具体的。离开具体文本,抽象地讨论阅读毫无意义,因为所有的阅读都是针对特定文本的阅读。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背离这一方式,将对读者的正确理解造成极大的障碍。本文试图从文本体式角度入手,探讨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诗经》研究在北宋时期得到新的发展,欧阳修、刘敞等人不再遵循汉唐《诗》说的旧有模式,他们初步对《诗序》、《毛传》、《郑笺》提出怀疑和批驳,并开始注重以己意说《诗》、《诗经》研究同政治、文学、个人感悟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一种兼容并包的趋势,而且《诗》解体式繁多,奠定了宋代《诗》说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诗歌自格律化以来,已有千余年的发展史。在其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格律体式已成为其继续提升的桎梏。到新化运动,这种体式被彻底打破,而在新诗格律化建设中,无数次试验均收效甚微。从新诗史的角度考察,中国新诗的自由形式更合于新诗本身的品性,不定型就是其已有或应有形式。当然,这种形式上的自由并非“绝端的自由”,而是有着审美控制力的自由。对形式美的自觉追求,应是中国新诗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7.
孙媛媛 《课外阅读》2011,(4):221-221
当今知识、信息爆炸,英语成为世界语言的背景下,英汉/汉英翻译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它需要利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支持自己的理论框架、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语篇的角度,通过实例分析了语域变体对翻译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教师在备课当中要根据文本确定相宜的教学内容。既然是“根据文本确定”,那么就不能不考虑文本的种种因素。本文拟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取舍教学内容时,如何综合考虑“体式…‘关键”“重点”等几个文本因素。一、体式 体式是对文章体制、结构和样式这三方面的总体概括。确定教学内容需要认清文章的体式特征,把握文章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左传》一书中,"君子曰"以及"君子谓"、"君子是以知"、"君子以为"这三种变格,共出现八十余次。其内容丰富,形式独特,自成一格,采取随人随事夹叙夹议的方式,直接发表评论,成为贯穿全书的体例,开创了中国史书论赞体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的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要求作品不但要以工农兵生活为题材,而且要有工农兵的思想感情,还要有工农兵喜爱的、易于接受的语言和体式。然而学术界往往只看重题材。把一些不是“工农兵方向”的作品都说成是“工农兵方向”文学,或“工农兵文学”,并对它们进行了不切实际的过分的赞扬,这反映出学界始终未能摆脱以政治评判文学的思想束缚,使许多文学史著作缺少了应有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