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004年11月26日,京华时报体育/综合A45版一篇题为《彭荃捡漏由死到生》章报道:  相似文献   
2.
儿化韵的发音是学习普通话的的一大难点,可以说,比“平翘舌”、“前后鼻”、“边鼻音”更难发准确。很多南方籍或港台的主持人说话,声韵调都很好,但儿化韵出现的频率却很低或发得不很地道。相比之下,北方人发儿化韵相对容易些,但北方人发儿化韵时,后鼻音儿化韵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各种教材在“小熊儿”的儿化读音上存在的分歧,提出了确立“小熊儿”即韵母iong的儿化规范读音的前提和规范读音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写九江话里的儿化现象和儿尾。儿化和儿尾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九江话里,在表义以及语法作用方面,二者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一、儿化和儿尾是某些词的词类标志;二、它们中的一部分只起构词作用,但有一部分能表小义或由小义引申而来的少义;三、儿化或加儿尾是一部分静态单位进入动态交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广西粤方言中有些地区存在类儿化现象。这种类儿化现象与普通话中的儿化现象相比,在语音形式、使用条件以及功能方面存在差异。对广西北通镇粤方言中的类儿化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其语音形式、类儿化词类及类儿化功能、出现条件以及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6.
汉语俚语作为民族语言的基本构成之一,其形式和内容无不体现出语言的民族性特征。然而,这些民族性特征却在跨文化交际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抹杀,出现欠额翻译现象。本研究基于《骆驼祥子》中抽取的535例汉语俚语及其对应的四种译文,拟从体现语言民族性的语音、修辞两方面,具体从儿化音、复迭手法入手进行频次统计与分析,探讨汉语俚语英译过程中在音、形上出现的欠额翻译现象。经分析后指出欠额翻译的成因不仅在于语言自身与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不可译性,也在于非语言因素如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7.
依照方言分区,新县方言属于中原官方,有着一般中原官话的构词特征,如儿化、重叠、后缀等等。但是新县方言在这几种构词方式上有着一些较为特殊的词语产生,如异读别义,儿化可改变词义,重叠可表语体色彩,后缀包括“子”缀、“货”缀、“哒”缀、“不拉叽的”等几种。  相似文献   
8.
儿化是甘肃临潭方言中的一大特色,本文对临潭口语中的儿化现象进行了调查、整理和分析,归纳出部分名词、形容词、代词、副词等儿化的形式、意义,希望能让读者初步了解儿化在临潭方言中的运用,感受其语言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9.
盘锦位于东北三省中的辽宁省,隶属北方方言区,由于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因此,盘锦方言与普通话的差距不大.但是,与普通话相比盘锦方言还是有其独特的规律的,例如:儿化.本文通过对盘锦方言中儿化这一现象的浅析,总结出盘锦方言中的儿化具有日常生活里常用的、口语色彩较浓的词儿化的多;小字格儿的词多半可以儿化;单音节形容词、量词等的重叠形式常儿化;除名词外,其他词类的词也存在儿化等规律.希望能够为后来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弄清普通话"儿化"这一特殊语音现象的语音性质,应该从该现象的物理的、生理的和语音的细微处作细致的分析.从物理上说,"儿化"不是一个音素;从生理上说,"儿化"不是一种发音状态;从语音上说,"儿化"不是一种语音韵律.从语音层面上讲,"儿化"只是一个类似于口腔开合的发音动作,是一个有起点状态和终点状态的发音动程.弄清楚"儿化"的语音性质,有利于"儿化"的音位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