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677篇
科学研究   87篇
各国文化   68篇
体育   133篇
综合类   101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47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徐复观以"心的文化"立论来疏解中国文化,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生命意旨,因而,他消解"心"的形而上倾向,进行"形而中学"的意蕴阐释.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重要地位。它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中,占据着思想、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关理学的研究,近现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众多学者对理学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学术成果大量涌现,理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但毋庸讳言,近两年来,由于在研究方法、思路上未能有大的突破,相对于中国思想史上其它学术思潮特别是先秦学术史研究的繁盛状况而言,理学研究略显沉寂。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者都力图另辟蹊径,打破沉寂。朱汉民新著《宋明理学通论——种文化学的诠释》(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就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该著从文化的视界人手,对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进行解构与诠释,使我们获得了对理学文化的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轮滑运动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尤其是速度轮滑在高校越来越广泛地开展,这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其在难度和技巧上要求较高.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对速度轮滑的特点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从而为高校速度轮滑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容不易     
我们无法给“从容”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圣哲先贤、仁人志士的思想品行为“从容”作了诠释。屈原的“九死不悔”、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等都不失为“从容”的华章。  相似文献   
5.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中国典籍大量流入日本,一方面,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天台宗智顗《金光明玄义》有广略两种文本,“金光明”譬喻与法性关系的理解是山家、山外观心之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宋僧四明知礼提出“金光明是法非譬”的观点,从“法性与譬喻”、“质与义”两个方面来看,这是对传统譬喻思维的颠覆。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师角色定位的流行话语或是淡化教师知识权威的地位,或是把教师由领导和管理者向学生的合作者转变,或是由知识的师角色有从前台转向幕后的趋势。这样对教师的定位究竟科学不科学,符不符合教育的规律,笔者认为尚待商榷。  相似文献   
8.
孔德 《武当》2005,(12):41-44
女子原来命有三,紫白黄光不似男,少上衰中成在下,关头,一错要深谙。  相似文献   
9.
师徒论--传统武术的一个文化现象诠释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择徒拜师是传统武术最基本的传承方式,至今在民间习武群体中被衍传着.传统武术师徒传承分有入室弟子和一般弟子两种类型,只有通过正式的拜师仪式后,才算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师徒关系.这种师徒传承从历史的深处走来,但并非属于"过去式",需要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它进行理性的甄别取舍.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2,(1)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算法逐渐成为传播的基础设施和底层逻辑,并在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与人的关系发生着流动的变化与迭代。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唐·伊德"人—技"关系视角,阐释人与算法技术"具身—诠释—它异"的三重关系交迭:具身关系下的算法技术"抽身而去",成为一种透明的存在;诠释关系下算法作为"中介""界面"本质所具有的负面效应引发人们的"算法焦虑";它异关系下算法作为一种"准他者"促逼人们沦为技术宰制下的"囚徒"。在向理想的人与算法技术的"背景关系"的推进中,人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主体性价值,找到恰当理性的方式与算法和谐共生,让算法技术真正成为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