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东南苗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的习惯法规范体系。至清代,习惯法成为苗疆地区维持苗民内部的社会组织秩序及其运转的主要力量。鼓社、议榔和理老作为苗族社会的三大支柱,并在习惯法的执行机制中扮演关键性角色。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苗族习惯法也是苗疆地区山地耕猎性经济文化类型的集中反映,苗族原始宗教、禁忌、生态环境、社会风俗等因素对其习惯法的生成、发展和适用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我国处理约翰轮案的经过,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海上留置权的实施进行了评论。同时,笔者还对海上留置权的准据法选择提出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3.
侵权行为自体法是指侵权行为适用与侵权案件或当事人(即侵权之债法律关系的代表)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它是英国学者对国际私法学说的杰出贡献之一。侵权行为自体法理论的优点在于极具灵活性,并且能涵盖侵权行为地法等理论所不能顾及的种种例外情形。在我国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仍不完善的情况下,引进侵权行为自体法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识别是国际私法学中极其重要的理论.在案件的审理中,无论是国际(或区际)民商事案件还是国内民商事案件,法官首先都要面临一个识别问题.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近十年,在中国区际民商事审判实践中,由于各法域法律制度和法律概念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地存在识别冲突,规制识别依据应当结合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特点,确立以法院地法识别为主、辅之以特殊识别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是指当事人双方有权自行选择某个法域的法律来调整其法律关系。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法律实践的发展,为了解决在涉外经济领域完全适用意思自治原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意思自治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涉外法律行为的冲突表现,总结了国际社会常见的解决办法.尤其是法律行为形式要件准据法的选择,并结合其在物权处分方式、合同形式、票据行为方式、结婚形式、遗嘱继承形式等常见领域中的具体适用及最新立法趋势,对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及其完善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经济与思想方面进行历史的溯源,通过"何从"的分析,深刻理解其内涵并把握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同时结合对我国当前情势的正确审视,总结了意思自治原则的总体趋势.这利于引领我们充分利用其在法律选择中的独特优势,促成纠纷的迅速解决,达到可预见性、确定性和一致性的价值目标,而且对原则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际商会仲裁庭的仲裁员们确定买卖合同案件的准据法的规律至关重要,因为这可能成为国内仲裁实践者们的指路明灯。论文通过典型案例实证分析,揭示ICC仲裁员们在处理买卖合同案件时,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确定准据法的众多方法之中已然成为了最主要的方法。论文力图发现并归纳一些实践性的规律,以期对我国的涉外仲裁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际私法中的自体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法理论是英国学者对国际私法的重大贡献。其与冲突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结合我国立法实践,对自体法理论及学说进行全面分析,以期对我国法律适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在2011年新版修订完成,对照我国《合同法》,不难发现《合同法》中存在着大量的滞后与不足的规定,在寻找二者的异同之处,探寻差异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中,深感我国《合同法》存在漏洞,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此,为了顺应"一带一路"的积极发展,《合同法》应依据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标准为立法精神,承认《通则》作为准据法的事实,借鉴、移植《通则》中可以为我国《合同法》适用的规则,细化司法解释。同时,需要将重构的《合同法》作为基础,进一步来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法律全球化要求,增强我国司法实践的国际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