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古代刑讯制度产生原因、女犯刑讯时的特殊规定、特殊女犯群体的刑讯规定和女犯刑讯实施特殊规定的原因等四个方面对古代女犯刑讯制度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为了解古代女犯刑讯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对现代司法制度的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1905年开始的刑讯制度改革引起了清末朝野的广泛关注.以《申报》、《大公报》为主的社会传媒,针对废止刑讯谕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揭露了刑讯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革刑讯制度的措施,并对刑讯制度改革执行不力的原因予以剖析.这表明,近代司法理念已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人们的认同,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末刑讯制度的改革并没有在地方州县得以真正贯彻实施,法律改革仍然面临着诸多阻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清末法学大家,沈家本有着较为丰富的刑事审判法思想。他主张仿效西方,在我国构建专门的审判机关体系,设立陪审制度,废除法堂刑讯,并呼吁对审判官进行职业教育和严格选拔。沈家本的学术思想和修律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刑事审判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明清刑事审判制度是古代刑事审判制度较为完备的形态,有很严密的制度.《胭脂》中有多处描述明清的刑事审判制度,同时对形成冤狱的制度原因也有所反映.其中,刑讯制度、证据制度与死刑案的审转制度既是明清审判制度不断完善的标志,也是造成冤狱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刑讯是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案件审理官获得当事人的口供和相关证据的重要手段。宋代统治者注重刑讯,但是规定必须依法刑讯,并在刑讯条件、刑讯对象、刑具使用、刑讯过程和刑讯的结果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同时严厉打击非法刑讯者。这些规定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司法审判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刑讯是中国古代诉讼中极其普遍存在的史实,而术审是中国古代社会诉讼的理想,两者构成了中国传统司法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清末重要的律学著作<不用刑审判书>,以变革用刑审判的司法传统为主旨、倡导不用刑的术审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经验进行了深入而有价值的总结和探讨.该书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司法中术审理想的多元特色.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当事人的口供是法官定罪结案的最高决定性证据,这一诉讼传统使刑讯逼供成为司法领域内不可避免的现象.为防止因此而造成冤假错案,早在西周,就有刑讯立法,发展至唐朝渐趋完备,宋代又承前出新,确立了刑讯实施详备规范和非法刑讯法律责任,最终形成了完善的刑讯制度.但是,在实践中,宋代法官刑讯逼供,滥施刑讯,屡见不鲜,成为社会痼疾.  相似文献   
8.
贝卡里亚是意大利刑法学家,所以我们以往关注的都是他的刑事实体法方面的一些观点,这当然体现在他的名著《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中,诸如书中提到的三大的刑法原则:罪行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刑罚的人道化原则等内容。而本文主要阐述了他的若干刑事诉讼思想,从而进一步了解他的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宋代,刑讯是案件审判的一部分,为了发挥刑讯在案件审判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减轻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后果,宋代对刑讯的适用有着详细、科学的规范,这些规范具有着程序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当事人的口供是法官定罪结案的最高决定性证据,这一诉讼传统使刑讯逼供成为司法领域内不可避免的现象。为防止因此而造成冤假错案,早在西周,就有刑讯立法,发展至唐朝渐趋完备,宋代又承前出新,确立了刑讯实施详备规范和非法刑讯法律责任,最终形成了完善的刑讯制度。但是,在实践中,宋代法官刑讯逼供,滥施刑讯,屡见不鲜,成为社会痼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