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剩女经济学     
正上一次见到陈志武先生的时候,天气正热。我们坐在北京华贸中心地下一层的书店里聊天,大汗淋漓。可是最后,他眼我说了一个更加让我冒汗的观点——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年长的二婚女人比年轻的初婚女人"更值钱"。这话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几年前,有外国人写过一本书叫做《性越多越安全》,就性伴侣的经济学涵义作了深不可测的阐释。以此类推,难道,这就是"剩女传说"在经济学上的解释?他说——从雍正年间到1929年,关于在此期间的中国妻妾买卖价格问题,他做了一项调查。最后结果表明,寡妇再嫁的交易价格比年轻初嫁女子的交易价格要  相似文献   
2.
3.
择偶一直足婚姻家庭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厦门市初婚者为研究对象,立足社会学研究视角,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对厦门市不同性别初婚者的择偶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为视角对不同性别的初婚者的择偶标准差异作分析,认为择偶差异主要是生存理性、经济理论和社会理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随机抽取的2088则征婚启事的分类分析讨论,对初婚与再婚男性的择偶标准和初婚与再婚女性的择偶标准从自述条件和择偶要求二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找出其中的共同之处与差异所在,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关的心理分析,进而得出初婚男性、女性及再婚男性、女性择偶的主要标准倾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北京市2004-2011年的婚姻登记数据的分析表明,近8年北京市男女平均初婚年龄均高出法定婚龄近6岁,且有进一步推迟的趋势,城乡的晚婚率也逐渐提高;法定婚龄对于婚姻决策的影响非常有限,从而具备了下调空间。但是对22岁初婚男性和20岁初婚女性的特征分析表明,早婚人群以农村低教育程度的青年为主。在逆向选择的作用下,降低法定婚龄的潜在惠及人群很可能并不只是少数"确有早婚需要的人",而是大量并不适宜早婚的群体;政策的引导作用有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早婚并引发生育控制、妇幼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下,降低法定婚龄并不能起到调节生育和优化人口结构的作用,宜暂缓实施。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初婚     
鲁迅是出现在20世纪中国苦难大地上的一种天才“异象”,他的作品是近现代中华民族苦闷的总象征,这是刘再复先生对鲁迅的总评价。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传记”,第二部分是“评述”。“评述”部分汇集了刘再复先生在海外关于鲁迅的最新思想成果,是经过一番自我反省和知识更新之后对鲁迅的明心见性之论。  相似文献   
7.
婚姻挤压和婚姻梯度对湖北省初婚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根据“五普”数据对湖北省初婚市场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婚姻挤压和婚姻梯度的共同作用,总体来说,男性在初婚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地位。不同文化程度者在初婚市场上的情况差别明显,低文化程度男性和高文化程度女性相对处于劣势。由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湖北省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预计未来15年,婚姻挤压将对湖北省初婚市场产生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随机抽取20余家报刊上刊载的1328则当代初婚男女青年的征婚启事的分析讨论,分别得出了当代初婚男女青年在择偶时强调的自身条件和要求,并且认为年龄、身高相貌等自然条件与传统修养、现代修养是当代中国初婚青年择偶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9.
眼一闭,再一睁,第一批"90后"就到了晚婚年龄。仿佛还是昨天,人们谈及"90后"还是那么的不屑,还是一群小屁孩。但是不知不觉中,这群小屁孩却在"杀猪刀"的追赶下,成了一批晚婚族!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方不得早于22周岁,女方不得早于20周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的初婚为晚婚。另外,符合晚婚年龄的夫妇,可以在法定三天婚假的基础上增加婚假一周。而第一批"90后",已经23岁了,达到了法定晚婚年龄!南京姑娘小龚正在读大四,作为1990年1月出生的她,已经习惯了别人在问年龄时,顺嘴带上一句"哎哟,‘90后’啊"。这个国庆节,小龚和不少同龄人一样,被逼加入了相亲大军的队伍。虽然她不停地用自己"还小"来回绝,但老妈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随机抽取的2088则征婚启事的分类分析讨论,对初婚与再婚男性的择偶标准和初婚与再婚女性的择偶标准从自述条件和择偶要求二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找出其中的共同之处与差异所在,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关的心理分析,进而得出初婚男性、女性及再婚男性、女性择偶的主要标准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