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系统论社会思想家,卢曼基于"差异即沟通"的定位来理解广义、一般的媒介,并阐发了媒介本身作为"自创生"系统的运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解析沟通媒介的社会意义,并考察作为技术性传播系统的大众媒体运作问题。从人与媒介的系统性关系来看,卢曼的媒介-沟通-传播思想包含着去人化、将人视为系统运作而非独立自主个体、强调差异而非理性沟通的观念,是一种后人文主义式的媒介系统论。  相似文献   
2.
哈耶克和卢曼关于预期的论述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达致一致。理性是有限的,因此预期的存在是必须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由此预期的存在就必定有其特殊的功能和意义。个人预期是基于行为规则或惯例的期待,并在其中获得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法律预期包含"预期作为法律之基础"的前结构、"预期的稳定是法律的唯一功能"的后结构,以及预期与预期的稳定化之间的沟通机制。法律为预期稳定提供了连续性的纽带,预期又通过实践中的"负反馈"促进法律的发展及其与预期的协调。基于此,法律预期及其结构就能为法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
将近三十年来,我从事医疗工作,治疗和研究癌症、血液疾病、艾滋病毒和丙肝。在此间的大多数时候,我并没有考虑到“企盼”这一心理因素对病人的影响力,直到身患癌症的乔治&;#183;格利菲这一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5.
郑端 《美育学刊》2021,(2):59-67
现代德国著名的系统理论家尼克拉斯•卢曼提出的艺术系统论独具“二阶观察”的慧眼,洞鉴传统艺术美学理论执着于“美学”“艺术家”“艺术品”等“一阶观察”概念范畴而产生的观察盲点,转而将艺术及美学置于现代社会的多元脉络中综合考量。在他看来,艺术是一个社会沟通系统,美学是一种审美沟通,美学沟通也是艺术沟通。卢曼将艺术沟通描述为一个封闭自指、自我生产的网络化的沟通系统。然而,艺术沟通面临着发生概率较低的困难,艺术作为成功媒介,其结构的二值编码化则提供了问题的解决之道:艺术编码的“美/丑”二元图示成就了艺术的象征性普遍化之功能,操纵沟通,降低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葛星 《新闻大学》2012,(3):7-20
本文旨在考察尼克拉斯?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视野下的传播概念和媒介概念,以及作为社会功能系统的大众传媒系统。与将该理论归为新功能主义理论或者社会分化理论的观点不同,本文的立场是将社会系统理论视作一种差异理论,并考察以差异为出发点的系统与传播概念,以及"功能构造主义"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大众传媒系统。尽管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在西方社会学界影响深远,但是在传媒研究领域引起的关注却时日尚浅,因此,本文还对欧美以及日本传媒研究学界对于社会系统理论的接受和最新开展状况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意义重大,乡村学校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本文以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阐释了乡村振兴和乡村学校教育的互动逻辑关系。乡村学校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对乡村振兴起巨大的助推作用,而乡村振兴则为乡村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支持。审视当前影响乡村学校教育发展的三大主体——课堂、教师、学生,未来应该落实乡村学校教育实现“小班化”“数字化”“乡土化”“个性化”的变革,构建“理想信念、角色认同、专业发展”的乡村教师服务体系,抓住优质乡村学生生源、增强乡村学生学习动机和能力这几个突破方向。以乡村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构建乡村社会发展共同体,实现乡村学校教育和乡村社会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8.
卢曼在帕森斯功能社会学基础上整合了德国传统社会理论和当代最新的数理形式理论、神经生理学及控制论,发展出一种新型的社会系统理论。卢曼在发展社会系统理论的过程中对艺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将艺术视为社会系统的亚系统。与传统的交往理论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不同,卢曼的交往理论主要强调"差异",消解了最终的共识与理想共同体的形成,彰显出后现代主义特征。卢曼通过社会系统理论解释艺术问题很具说服力:割裂了与认识论哲学系统的联系,超越了批判理论的主观印象主义,形成了一种新的范式,有助于反思文学研究的规范性与合法性。但是,这种社会理论仍然忽视了个体艺术形式的差异,体现出普遍的抽象性与后人道主义美学特征,从而带来了理论阐释的悖论与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教师陷入角色泛化、职业边界模糊化,以及在教育过程中主导作用被弱化的困境.依据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系统与激扰是互联网+时代教师角色困境的成因,即相对独立的教师系统遇到互联网+的激扰,引发了互联网+时代对教师角色的新需求与教育传统对教师角色限定的矛盾,以及教师系统自我再制的需要与教育传统对教师角色要求之间的矛盾.适时反应与自我再制是互联网+时代教师角色困境突破的路径,即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能够根据环境的激扰适时作出反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师系统能够实现自我再制.  相似文献   
10.
法律演化是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基于对系统理论和演化理论的融合,引入系统/环境这一区分以及复杂性等概念,重新阐释了社会以及作为社会系统之结构的法律的演化机制,并对法律演化的不同历史类型进行了新的划分.这一理论建构不仅对卢曼后期的理论发展而言具有基础性地位,同时也对我们认识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中法律演化的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