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十多年来审判质效考评机制不断发展,其在有效推进审判管理改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问题。这些问题从深层次上看是由审判质效考评机制的合理性与合宪性缺陷所产生的。解决相关问题,需要在充分认识审判工作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的基础上,审慎地对这一机制进行科学化与民主化改造。  相似文献   
2.
国内一度引起学者专家争议的宪法司法化、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已经经过学者一番严谨讨论,但是"宪法可以司法化"吗?"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提法是否妥当?宪法是否可以作为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而在裁决文书中直接援引?宪法是否可以司法适用?这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宪法的地位决定了宪法的权威,但是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可以在司法中适用。部门法有具体详细的规定,就应该诉诸部门法;当部门法缺失时,法院还应当诉诸宪法,而不应当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拒绝审理。宪法司法适用的主旨:一是宪法间接性援引,二是使合宪性解释成为一种宪法义务。  相似文献   
3.
刑法是直接以限制或者剥夺公民个人的自由与权利的法律,因此刑法的行使必须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一经提出,就被上升为宪法的高度,在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原则中予以确认。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必须明确,“不明确即无效”。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刑法中的口袋条款没有明确性,违背人权保障的宪政精义。  相似文献   
4.
宪法司法化、"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讨论在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然而,宪法是否可以作为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而在裁决文书中直接援引以及宪法是否可以司法适用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笔者认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可以在司法中适用.部门法有具体详细的规定,就应该首先诉诸于部门法;当部门法缺失时,法院就应当诉诸于宪法,而不应当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拒绝审理.同时,宪法的司法适用存在适用的主导:一是宪法间接性援引,二是使合宪性解释成为一种宪法义务.  相似文献   
5.
为了恪守消极的美德、维护法律的安定性、降低法治成本,世界各国与地区的违宪审查机关无不将法律合宪性解释原则奉为圭臬,并逐渐开辟出适用此一宪法原则的三条路径:体系解释、限缩解释、法律的再造.法律合宪性解释原则的讨论,对中国宪法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按照现行制度,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倾斜性政策。由于该倾斜性政策可能引发关于宪法中平等权方面的问题,因而需要对其进行合宪性证明。本文试图以美国的Bakke为契机分析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录取中倾斜性政策的合宪性。尽管Bakke案的判决中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逻辑,但就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与制度设计而言,两种逻辑下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录取中享受倾斜性政策均具备合宪性。  相似文献   
7.
依据国际法理论,受国际法约束不等于国际条约在国内法体系具有直接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或者缔结的国际条约仅在国际层面对国家有约束力。由于现行《宪法》和《立法法》缺乏对国际条约效力的一般性规定,国内立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法律的具体规定或者司法解释就成为国内法院适用国际条约的法律依据。但是,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代孕子女监护权案"中适用《儿童权利公约》的方式改变了既有的国际法适用模式,将代孕子女类推为继子女后赋予上诉原告监护权,但是这显然违反了我国民法秩序下的身份法定原则。法院依据《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分配了代孕子女监护权,为法院保障人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同时,现行宪法第三十三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法院适用国际人权条约提供了合宪性基础。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时,适用与宪法权利性质相同的国际人权条约规范或者原则,既可达到保障人权的效果,也可为法院参与合宪审查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8.
司法体制改革是涉及宪法体制调整与完善的宪法问题,应当确立合宪性观念,并在明确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司法体制框架体系的基础上找到司法体制改革的宪法空间与界限.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司法体制框架体系包括司法体制的宪法精神体系、司法体制的宪法原则体系和司法体制的宪法规范体系.司法体制改革的宪法空间要在我国宪法确立的司法体制框架体系中寻找,并根据这一结构内部不同要素的不同地位和功能来予以具体确定.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使我国合宪性审查在机构和职责安排上实现了突破.合宪性审查制度需要关注宪法教义学,尤其是合宪性解释理论.三种合宪性解释规则明确了合宪性解释有两个不同层面的内容,一种发生于真正的宪法案件即合宪性审查或违宪审查中,一种发生在普通案件中.作为法律方法的合宪性解释对应的是普通诉讼中的合宪...  相似文献   
10.
刘辉 《江汉学术》2021,40(3):108-118
法治化的治理模式为法律制度、伦理规范、道德习俗等行为规范协调发挥各自的作用配置了恰当的空间,因此,以民主政治与社会自治为前提的法治模式,从民主立法、构建多元化解纷机制到合宪性审查的连贯运作,具有逻辑自洽、实践自足的特征.民主商谈的程序机制安排能够为法治提供正当性支持,使人民主权的拥有者在法律实施的场景中,可以被合理置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