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朝的21位皇帝中,迷恋丹药的至少有11位皇帝,即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宗、唐武宗、唐宣宗、唐僖宗,新旧唐书多有记载。  相似文献   
2.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0,32(10):F0002-F0002
李商隐(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文宗开成三年(847)进士及第。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文学价值很高。著有《樊南甲集》、《樊南乙集》、《玉溪生诗》等。  相似文献   
3.
唐文宗在甘露之变前确实与李训、郑注等人一起策划过铲除宦官的举动,但彼此的立场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唐文宗只想消除个别专权跋扈的宦官对皇权所构成的威胁,而李训、郑注等人却希望通过铲除绝大部分宦官权贵,进而获得更大的权势,因此双方的政治利益存在着根本的矛盾。唐文宗并非甘露之变的幕后主谋。  相似文献   
4.
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在山清水秀的新城(今浙江富阳)一个诗书世家里,一个叫罗横的男孩出生了。由于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他"龆年夙慧,稚齿能文",被仅当过县令之类小官的祖父寄予了匡时救世和重振家业的双重厚望。28岁那年,饱读诗书的罗横第一次赴京赶考,但英敏善文的才华并没有换来金榜题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多篇诗文,如《阿房宫赋》、《山行》、《赤壁》、《泊秦淮》等,但学生对杜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了解甚少,下面结合具体的课文作些分析。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历任监察御  相似文献   
6.
杜学霞 《新闻爱好者》2008,(12):138-138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白居易辞去刑部侍郎的职务。作为刑部的最高长官(因为刑部尚书在当时不过是政府赏赐给退休官员的虚衔),他离宰相的位置也许只有一步之遥。是激流勇退,还是另有隐情?他辞职的理由是疾病.但从退居洛阳后的生活看,身体好像也没有什么大毛病,他的辞职显然另有隐情。  相似文献   
7.
鬼门关是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或不易渡过的难关。其实我国古代确有关名叫鬼门关。唐朝唐文宗、唐武宗时的宰  相似文献   
8.
除掉王守澄等人之后,唐文宗的目的并未达到,他参与了“甘露之变”,然而并没有全部诛灭宦官的意图。李训与郑注在去宦取得一定成绩后,二人的矛盾日益加大,为了争取主动,郑注要求出镇风翔,并制定了浐水之行汁划;而李训为了抢占先功,则提前将自己的甘露计划付诸实践。“甘露之变”失败后,文宗未被废杀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对薛季棱、刘弘逸等宦官的重用。  相似文献   
9.
唐文宗修雅乐,其意在政治而不在音乐,正所谓是借音乐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雅乐也就是宫廷之乐,唐文宗借修雅来表达自己的苦闷之情,加速了音乐的俗化过程,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其时的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0.
宋伯胤 《寻根》2005,(6):42-45
日本学问僧慈觉大师园仁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随遣唐大使藤原常嗣一行“入唐求法”,历时9年7个月,于大中元年(847年)离开长安踏上归途。回国后,著有日记体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四卷,书中对他们一行抵达扬州府后,经淮安、登州、青州、淄州、齐州、德州、冀州、赵州、五台山、忻州、太原、绛州,由龙门渡过黄河,经朝邑到长安的沿途见闻,记述颇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