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87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47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走出“直观的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和首要观点──实践,全面引入文艺学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学活动包含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多角度认识文学活动是必要和可能的;人道主义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范式。坚持实践的观点,有利于科学认识文学的本质;有利于形成许多同样站得住脚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并构成相互间的互补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学活动“建设人、提升人”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由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旧哲学是脱离实践的哲学,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问题,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方面的东西夸大为脱离人和现实世界的抽象精神实体;旧唯物主义也由于他们的世界观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所以他们都没能科学地解释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问题。只有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问题在原则上作出了较科学的论证。  相似文献   
3.
章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知行问题的探索和争鸣,透视了中国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深邃思考。阐述了对知行问题的争论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混沌到科学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不是简单的一刀两断,而是扬弃。实施新课程要正确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毋庸置疑,新课改的推行,已将广大教师从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站在更高层次来反省、审视、改造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作者十几年来坚持对卡尔.马克思哲学给予了“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的解释,受到了诸多同仁的批评。该文综述了我国50多年来哲学界中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遭际,并答复了诸位同仁的批评,最后坦白了自己是怎样从“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论”到“以心为体”的“实践心本论”,承认了自己犯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可能错识。  相似文献   
6.
7.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其实质性的内容包括:1.实践概念的科学含义;2.实践功能的科学阐释;3.实践形式的科学划分。三者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第一点是基础,第二点是核心,第三点是深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邓小平同志的“猫论”和“摸着石头过河”等哲学命题,阐明其实践的唯物主义属性,而不是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今天、明天之间的联系。唯物辩证法同时认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上两种说法是不是矛盾的呢?我们理解任何哲学观点,都应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看待联系问题也应当如此。我们必须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