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崔致远(857-?),字孤云,新罗时期(668—935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宾唐进士。他于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进士及第,尔后调授宣州溧水县尉,秩满又逢黄巢起义,在高骈幕府任从事官,专司笔砚,其《讨黄巢檄》天下传诵。885年回国,次年将淮南四载之作整理成《桂苑笔耕集》进献给新罗宪康王。  相似文献   
2.
"委曲"是唐宋时期一种非正式的下行文书。本文通过对《桂苑笔耕集》所收二十首"委曲"的文本细读,结合史实分析,并发掘以往学者所忽视的一些材料,对"委曲"的文体特征、产生背景及政治内涵进行了再探讨。唐宋时期边镇将帅为加强与下级将佐及当地民族头人的沟通,以公文下教,称为"委曲"。这一文体产生于唐末藩镇割据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它是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纷争与官场人际关系的反映,同时又折射出边镇将帅的治军驭下之术。  相似文献   
3.
韩国9世纪作家崔致远游宦大唐10余年,著作颇丰,回国后状进于唐者达28卷之多;其回国后尚有《上时务书》、《四山碑铭》等多种著作传世。然宋以后除《桂苑笔耕》20卷完好外,其余作品在中韩两国或散或佚,寥若辰星。崔氏现今传世的作品,当以《崔文昌侯全集》所收最为完备,是今日流行的崔氏别集中最好的本子。  相似文献   
4.
崔致远登第年龄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致远中第年龄有十八、十九(岁)两说,本文对此表示置疑;并在考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二十岁中第的新见.  相似文献   
5.
韩国古代石刻文化与崔致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东亚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韩国古代石刻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而新罗末期入唐留学生,著名儒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崔致远.为韩国古代石刻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以新罗为中心,将韩国古代的各类石刻分为五个类型.并逐一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现存崔致远所写的禅师碑铭的探讨,指出禅师碑铭在韩国古代石刻文化中的地位。文章最后考察了新罗时代著名的书法家、刻字僧侣匠人等,认为新罗下代石刻文化的发达,为高丽时期雕造大藏经施加了一定的影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扬州的崔致远纪念馆,是外交部批准的国内第一所外国人纪念馆。它位于扬州唐城遗址的西南角,占地18亩,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  相似文献   
7.
崔致远是唐末来华的杰出新罗人,留唐16年中,他擢进士、寓洛阳、任县蔚、入幕府,在中韩古代化交往史上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佳话。这里拟通过比勘史料,辨正异说的方法,对崔致远的生卒年代试作考订。  相似文献   
8.
宾唐进士崔致远的8篇三元、黄录斋词,清静雅致,对仗工整,文学性较强,反映了当时淮南地区崇道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风气,体现了崔致远较为深厚的道教修养和强烈的忠君报国情怀,具有儒道融合的鲜明特色,对古代朝鲜的文学及道教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崔致远是晚唐时由新罗入唐的著名文人,其《桂苑笔耕集》直接或间接地记载了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至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高骈淮南幕府中的诏书政令、军事行动以及人员调动等,涉及幕府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拟就崔致远投职幕府、与高骈交往、对高骈的复杂态度和史料价值四个方面,对崔致远与高骈的交游进行考证,以进一步深入对崔致远生平事迹和思想变化的研究,弥补《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文献资料对高骈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党银平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唐代文史,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唐朝与古代朝鲜半岛文学关系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崔致远研究》(韩国翰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韩文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