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88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新闻报道语体研究的语言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艳君 《新闻界》2006,(5):38-39
一语言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而随着语言的发展,各种语言手段的功能区分也越来越细。如语言中最活跃的词汇手段,在每种发达的语言里都有着丰富的同义词语系列,他们各有分工。而各种语法手段,构词类型、词形变化、句子类型也都各有其表达功能。这种功能分工就是语体色  相似文献   
2.
朱英贵 《都江学刊》2001,13(3):38-47
本从汉语修辞学的角度论述了语境和语体的内部分类,及其在汉语表达中的作用,分为上下两篇,此为上篇,就两类语境和四类口头语体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陆建茹 《考试周刊》2007,(38):68-69
写作是一种书面语交际方式,名词化是英语书面语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存在着名词化缺失问题。因此本文拟从名词化的语体特点、英汉思维、语篇功能等方面说明名词化与大学英语写作的关系,并以此分析造成写作中名词化缺失的原因,提出基本的建议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学英语的写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绝对正面或绝对负面地理解“灵魂高傲” ,都容易误解苏比的人物形象。本文依据文本 ,具体地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完整内涵 :“内心革命”前的“旧我”与“内心革命”后的“新我” ,描绘出这个城市流浪汉陷入泥淖而又想走出泥淖的人生命运的轨迹 ;并从“幽默语体”等三方面欣赏作品的幽默艺术 ,揭示其内蕴的思想主旨  相似文献   
5.
6.
科技语体是以科学技术为对象,以科学技术交流为目的的一种语言体式.本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分析了英、汉两种科技语体间的特点和差异,对把握两种科技语言的内在规律并准确运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语言是遵循广播电视规律的传播手段,也是广播电视语境制约下的语体现象。经过多年的改革,我们广播电视的语境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一成不变地沿用旧有的语体形式,就显得不太适宜。我们的传播手段也就因此而受到了一些局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努力寻觅广播电视多种语体的传播规律,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现代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迟钝的中国     
丁韪良是一个需要重新评价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曾声名显赫——当过同文馆的总教习,也做过京师大学堂的首任总教习,对近代中国历史有过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英文回忆录《花甲忆记》初版于1896年。英文版里并没有“一个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这样的副标题,尽管他1850年到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以丰富的情感和想象使人心潮起伏,以鲜明的节奏和美妙的韵律使人吟咏难忘,以高度凝练、含蓄的语言使人回味无穷。可是,由于初中生对诗歌本身表意的凝练含蓄难以把握,以及他们的文化积淀少等原因,诗歌鉴赏历来是难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着重谈谈中考诗歌赏析的方法和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故事化"叙事欲望源于史官群体为了挽救其在先秦时期文化政治地位的坠失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姿态,由此也奠定先秦史传文献"事语"这一文体形态。先秦"事语"文献可以从编年体、"事"与"语"之间组合两个角度进行形态学划分。按照前一标准,"事语体"可划分为编年体"事语"与本末体"事语"两大类型;按照后一标准,大致可划分为言显事隐、言隐事显及言事并重三种形态。这些次生态文本之间存在交叉融汇的地方,言显事隐、言隐事显及言事并重这些形态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与编年体结合,甚至互相之间可以被有机组合在同一文本中。站在演进的立场上看,言事并重的叙事模式高于言显事隐、言隐事显这两种类型,当言事并重方式出现之后,先秦史官群体的叙事技巧已臻于完善,从而预示纪传体文献的即将出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