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2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宁教育》2013,(2X):93-93
<正>美国:两种观念的争锋美国青春期性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时值西方国家兴起"性自由""性解放"运动。当时,被公认的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目标有:减少性病,减少私生子和性适应不良行为,培养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异性和与异性建立高尚关系的态度,以及如何拥有这种能力等。近年来,美国社会各界均赞成在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  相似文献   
2.
3.
《百科知识》2015,(2):44
<正>本书共有1065个条目、164万字,有随文插图200余幅、彩图195幅。内容包括性科学史、性医学、性生物学、妇科疾病与性、男科疾病与性、性传播疾病和性器皮肤病、性心理学、性伦理学、性风俗、性生活、性健康教育等。本书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系统、全面、正确的性科学知识,对帮助缺乏性知识和有不正确性观念的人走出误区;引导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性文明传统;开拓当代性文明;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要扎实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先解决载体问题。我尝试以文学社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载体,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方式灵活多变、活动评价人性科学,切实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实效,使社员通过有目的的生活体验和创作实践,提高语文能力,丰富语文素养。一、坚持趣味性、丰富性、系统性原则,建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体系趣味性即活动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符合其心理特点;丰富性即活动内容和形式力求丰富,尽可能涵  相似文献   
5.
正本书共有1065个条目、164万字,有随文插图200余幅、彩图195幅。内容包括性科学史、性医学、性生物学、妇科疾病与性、男科疾病与性、性传播疾病和性器皮肤病、性心理学、性伦理学、性风俗、性生活、性健康教育等。本书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系统、全面、正确的性科学知识,对帮助缺乏性知识和有不正确性观念的人走出误区;引导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  相似文献   
6.
教科研断想     
人天生是一种感性的动物。教育是把理性科学、合理地掺和进感性的行为。感性与理性的完美融合,才使我们人具有了崇高的志向,创造的激情,温暖的爱心,宽广的胸怀。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2014,(13):126-127
每当经济萧条,最先遭到预算削减的就是探索性科学项目,从太空探索到大型强子对撞器。常有人问,地球上有那么多人吃不上饭,为什么要把钱花在离我们生活那么遥远的地方?探索宇宙、探索微观世界、探索最前沿科技的意义究竟在哪儿?  相似文献   
8.
马世学 《职业圈》2012,(24):132-132
安全管理是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安全文化为灵魂的综合性科学。近年来,在推行HSE管理体系过程中。把泊来的安全管理方法。通过消化、融合、改造、吸收,企业形成了一套适应性较强、特色鲜明的文化,并逐步渗透到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使企业的安全文化逐步得到了深化。实现了企业安全由经验管理到体系管理的跨越,使员工树立了“安全才能生产,安全才有效益、安全才能回家”的HSE理念。  相似文献   
9.
《百科知识》2005,(1S):50-51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他们的性科学教育从幼儿就开始进行。瑞典的性教育能走在世界前列,与瑞典的社会文化氛围及传统习俗有关:在首都的大街上、公园里、海边及河滩,甚至于政府办公大楼的厅堂中,裸体雕塑艺术随处可见;离婚已不再被认为是痛苦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性”作为一个精神层面可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传统科学实在论与科学的社会建构共享着表征主义的科学观。表征主义使“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陷入了一种“理性的危机”,即传统的科学哲学实在论把科学家看成是“理性傀儡”或“规范傀儡”,社会建构主义则把科学家变成了“利益傀儡”,结果使科学研究陷入不可自拔的认识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实在的“方法论的恐惧”之中。用作为实践和文化的科学,取代作为知识的表征的科学,给与“实在”以动态的、生成的、过程的解释,是消解这类“危机”,并拯救科学的社会建构理论的批判成果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