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931年7月,日本在东北吉林挑起了万宝山事件。万宝山事件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国民政府当局交涉解决万宝山事件。南京国民政府认为必须首先安定内部才更有力量一致对外。国民政府没有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关系上作出明智的权衡,因而其"安内"的施政手段是不得人心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东北沦陷,张学良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游历欧洲后,张学良极力鼓吹独裁统治,希望蒋介石尽早抗日。但是,张学良无条件地支持蒋介石换来的结果,却与他所希望出现的局面距离越来越远,于是,“安内攘外”和“攘外安内”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西安事变”也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张学良的思想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其一颗拳拳爱国赤子之心却未发生丝毫改变。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政策。“攘外”既包括了“战”又有“和”的成分 ,“安内”也包涵了“剿共”和整治内部意见不一 ,剪除反蒋势力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攘外”和“安内”是一对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的概念。《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以前的军事实践,关于对外战争(攘外)和国家内部稳定(安内)之间的关系,它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三个向度提出了许多精彩之论,中心是要构建一个“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自保而全胜”的兵学理论体系。但受时代的局限,孙子对此总体上讲得还比较抽象和笼统。经过战国时代的发展,战争对社会和国家稳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上,《尉缭子》提出,一个国家在战前就必须在政治、经济、民心士气和战略方针等方面确立“必胜”形势,然后才能取得对外战争的全面胜利。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欲战先安内也”。  相似文献   
5.
由于东北沦陷,张学良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游历欧洲后,张学良极力鼓吹独裁统治.希望蒋介石尽早抗日。但是,张学良无条件地支持蒋介石换来的结果。却与他所希望出现的局面距离越来越远,于是,“安内攘外”和“攘外安内”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西安事变”也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张学良的思想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其一颗拳拳爱国赤子之心却未发生丝毫改变。  相似文献   
6.
从1929年至1937年,蒋介石在制定内外政策时一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帜。然而。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其“安内”和“攘外”的侧重点也随之变化。由开始的“安内”为主,“攘外”为辅,经历了“安内”成分下降,“攘外”成分增加的变化,直至“西安事变”后,“安内”基本停止,“攘外”成为主流。尽管这种变化有时势逼迫的因素,但也为后来中华民族的共同“攘外”即全民抗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搜索引擎无用了吗"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爆炸","信息时代",这些能让人耳朵起茧子词语已经跨越了世纪,存在了有近20个年头了,直到今天,我们还是说自己生活在"信息时代",还是要应对"信息爆炸",只是又多了"信息垃圾"、"信息过盛"这些新的词汇。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对于网站而言,"友情链接"是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