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汉书·艺文志》中,数术、方技略与六艺、诸子、诗赋、兵书诸略并列,是汉以前的学术大宗,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占有突出的地位。近几十年来,考古发掘中方术类简帛佚籍和实物的不断出现,为古代思想研究带来了挑战和刺激。学者以出土材料结合传世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2.
西安古称“长安”,是道教的发祥地,是道教祖庭楼观台的所在地(周至县),亦为历代道教的主要活动地和道教学术成就的编集地。被道家奉为教主的老子,晚年来到楼观,将平生学说整理为《老子》一书,逝世后就葬于楼观附近。在道教正式形成之前,具有道教雏形的神仙方术在关中地区十分盛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山东齐人的神仙之说和道家方仙之说的长生方术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3.
对于宋前志怪小说与方术的近30年以来的研究,为未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宏观研究与微观剖析相结合的不足,从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研究二者关系还亟待拓展、深化.故全面搜罗、研读、消化方术古籍和当今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新发现的新材料,合理地借鉴当代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形式美学、接受美学、传播学、历史地理学、地域学诸学科的理论成果,探究宋前志怪小说创作思维方式和审美特征与方术特征相契合之处,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整体研究,应是21世纪宋前志怪小说与方术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还提出了宋前志怪小说与方术研究的两大构想.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根据《搜神记》中的故事,概括归纳出了六种方术类型:“服食”、“谶纬”、“符箓”“压胜”、“通鬼”、“幻化”。并以此探讨魏晋时期人们的宗教观念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6.
随着先秦神仙方术思想逐渐兴起,受其影响,《楚辞·远游》中体现的神仙思想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神仙修炼方术和体道成仙后游历仙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周易>在中国古代被当作儒家经典之一,孔子作"十翼"之说也久已深入人心.事实上,<易>与儒家的关系向来就很复杂.本文主要从文献学的视角,考察了孔子以至秦汉儒家易学的发展,进而提出了"学术易"、"方术易"之分,或"义理易"、"象数易"、"方术易"之分,探讨了它们的内在关联及其文化意义,并且特别强调了"象数易"的独特地位.我们的考察和区分,将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早期儒家与<易>之关系乃至整个易学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白作为道教茅山宗的信徒,曾修习过多种茅山宗方术,常常对神仙世界产生幻觉,思维往往具有自我仙化的幻觉特征。这种幻觉思维使其诗歌想象的空间获得了极大的扩张与突破,达到了高度自由的境界,从而形成了超迈飘逸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节点上,从不忽视职业教育的角度反观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教育,在中国教育传统和外来教育影响的交变作用下,它经历着教育认识的嬗递与变革、教育方术的发展与富集、教育本体的颠覆与重构的巨大变化过程.这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整体演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个过程远远没有结束.认识这个过程,对于正确把握我国教育的发展规律、创造出新世纪全面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全体社会成员自身发展需要,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辉煌时期,但诸子思想绝不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开端.中国文化起源甚早.古代思想自三代至秦汉,虽然屡经分合变化,但仍有很多贯穿前后的观念和命题,许多对后代思想影响至深的命题,都可以在中国早期文化中找到踪迹.一些思想观念的来源甚至可以上溯至史前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