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27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视当前中学教育现状,不少学校存在厌学滋事、迷恋网吧甚至打架斗殴、玩世不恭等“桀骜不驯”的学生,虽然这些“问题学生”所占比例不大,但其对学校、家庭及社会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社会犯罪呈低龄化的趋势不断向我们敲响警钟。有人埋怨学校教育的不作为,难道学校没有管或不想管吗?其实教师为之耗费的心力很大,只是有时结果让人无奈而已。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2.
何谓传媒智库?这首先要从什么是智库说起.所谓智库,一般是指智囊机构,也称"思想库",是指由专家组成、多学科兼容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时出谋划策,提供相应的理论、方法、战略选择以及策略路线等的公共研究机构.通常意义上的智库是独立于政府部门或受托机构的民间组织.比如,在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布鲁金斯学会、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兰德公司以及胡佛研究所就是著名的智库.  相似文献   
3.
古语有言,“道可道,非常道”,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电视娱乐节目令人眼花缭乱,作为旁观者,对于其中深奥之“道”已经到了只能意会、无法言说的地步。之所以在此勉为其难,是因为看到2006年大陆电视(尤其是卫星电视娱乐)娱乐格局正在发生的悄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与2005年相比,200  相似文献   
4.
张静 《河北广播》2006,(3):75-76
其实我跟栏目接触最多的是做公益,因为我是做公益的,是帮助那些孤寡老人、弱势群体的。我经常做一些活动,跟媒体的接触非常多,但是我就觉得一直来说媒体就是一个介绍,有一点旁观者的视角,但是作为《百姓30分》来讲,真正的去主动地去做一些公益的活动,做一些公益的事。像去年组织的扶贫植树、向印度洋海啸地区捐款、和贫困大学生一起过年、学雷锋万人签名等等,我就觉得像这样一个年轻的集体,有这么强的爱心,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不作为是指图书馆违反法律与法规所规定的作为义务 ,应为而不为的情形。图书馆一旦构成不作为 ,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图书馆承担的不作为责任主要是行政责任 ,同时还包括民事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声屏世界》2005,(9):59-59
6月10日,广电总局转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2004年度广告收入和有线电视费收入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92号)。通知说,对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取得的广告收入和有线电视费收入在2004年底前继续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15号)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学习上的不作为,可以分为学习懈怠型和反感抵触两类。教师以学生为本,提出利用"五心"分别从分层布置,同伴互助;适当夸奖,激起欲望;家校联合,正向引导几个矫正策略来渐变学生的学习懈怠、反感抵触情绪,最后彻底扭转学生学习不作为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对遗弃罪规定还不够完善,所以个案裁判上还存在不少分歧。遗弃罪主体不能只局限于亲属间,而要根据德日有关规定进行扩张解释,以此迎合立法意图。笔者将从案例说起,逐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人们早已注意了恶作为的腐败。例如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贪污受贿等等。但是,对于不作为的腐败,人们似乎认识不足。或者,可能看到了,但没有当严重的腐败去整治。  相似文献   
10.
课改了,语文课该如何上?教师既不能滔滔不绝地讲,也不能纯粹作为旁观者,一味放手让学生讲;或者“爬黑板”每节课只是以题的形式出现,讨论交流,这样的语文课,单调乏味,学生讨厌,原本很唯美的语文被无情的撕碎,割裂,变得索然无味。怎么上?我认为在课改浪潮下,语文课更应该充满生机与活力,用发展的眼光来上课,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