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3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王微要求文学创作以抒写个性主体深切、真挚的情志意气为根本,倡导文词表达应怨思抑扬、情味隽永,崇尚文学情感的审美表达动人心魄。这一文学创作观念和审美旨趣体现的正是其所处元嘉时期重情兴抒发、重形式审美之文艺思想观念和创作风尚。然而,王微的文艺思想亦与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且日益盛行的极力于对外在景物作纤密描摹以求其"似",以及极尽辞采藻绘雕饰之能事以求其"新"、"奇"之审美价值取向和创作习气大相异趣。王微的这一创作观念、审美旨趣在其诗文创作及绘画艺术创作中均有鲜明的反映。本文对此进行了综合研究与考辨,并探讨了其与王微个性情志及现实生命遭际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商业设计是设计多面体的一部分,和其它的方式设计、互动设计、意义设计等共同组成了完整的设计,为人们提供着物质和精神双重享受。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商业风格设计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需要合理的开发与应用商业风格设计,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5.
王一军 《江苏高教》2022,(12):15-29
大学作为高深知识的领地,学问旨趣、思想自由、学科制度、研究范式和学人风范构成其特有的学术文化。对学生学习来说,大学学术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积极的且是学术性的,是一种隐性课程,具有超越时空的集体记忆性、抵及学生心灵深处的内在逻辑性和文化育人向度的多元性等鲜明表征。从隐性课程视角审视当代大学学术文化,显然存在学术生态失调、犬儒主义盛行、高深知识扭曲等问题,需要实现更新大学理念、重塑知识分子形象、再造高深学问权威、介入多元学术行动、策动日常生活记忆等向度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寻根》2013,(4):F0003-F0003
新中原者,非中原也。中原者,无论空间之广狭,还是时叫之移动,抑或文化、政治之意涵,均对应于四周;换言之,无四周,亦无中原。新中原者,特指晋冀鲁豫皖5省30市2县28.9万平方公里的地域空间以及形成于该地区的华夏人文始祖、华夏姓氏之根、华夏文化之源及其精神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无广狭之圳和时空移动;新中原另一独特意义,则是怍为协同创新中心独立存任的标示或符寸。  相似文献   
7.
曹蕊 《大观周刊》2012,(22):11-11
本文通过对人类学发展的基本介绍,探讨围绕人类学的基本关怀及学术旨趣,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说人类学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类学者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门学科,人类学的最终目标又在何方,如何让社会大众更普遍地接受了解这样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科学。  相似文献   
8.
《晋书·列女传》对于女子事迹言行的选材与编撰并没有脱离唐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仍然以表彰妇女的节烈孝义为主。不过《晋书·列女传》对于有识鉴的才智女性的褒扬,不但表现在传主的数量上与忠贞女子最为接近,对于这类女性的描写与颂扬也远较忠贞女子丰满。《晋书·列女传》与自身所标榜的妇女节烈之德有矛盾之处,更显得与唐代官方史学对女德的看法步调不甚协调。这种不协调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与史学思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师",原为效法之义。由此引申为以可资效法或可资鉴戒之人为"师"。这种"师"的观念在传统的师资文化中,一直传承至今。在教与学组织萌生以后,逐渐形成以授业为职能之师,即弟子的"业师"。随着时代变迁、授业职能的演变,师资文化日益复杂。其中存在今古师资文化的异同与中西师资文化的异同,师资文化本该成为研究的对象,然而实际情况未必如此,个中缘由也就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幽灵》写作是德里达借以当代社会对马克思主义反思的历史契机,进行一次解构学推销的教化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德里达的涉猎之物,不过是解构学戏台的道具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