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2篇
科学研究   7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一物理关于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中指出: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作曲线运动。不少教师觉得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过于粗糙,缺乏说服力,影响教学效果。课后学生对此认识模糊,理解不深,从而直接影响到以后有关曲线运动知识的深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概要阐述知识系统化的必要性,并结合"曲线运动"的章节内容,应用知识系统化的组织方法进行了具体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1.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两直线运动合成,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由分运动的性质及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是匀变速运动:两者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两者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为匀变速运动:当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当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相似文献   
4.
廖勤生 《理科爱好者》2004,(7):i029-i030
本章知识多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空间技术等立意命题,体现STS教育,强调应用所学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突出综合应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科间的渗透,而且要经常涉猎科普知识,了解物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和科技成果,增强物理的时代气息,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纵观近几年高考题,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考题综合性较强.考题知识覆盖面宽,一题中考查知识点多,更多的是与电场、磁场、机械能结合的综合题,以及与实际生活、新科技、新能源等结合的应用性题型.特别是在人造卫星方面,几乎是年年有题,年年新(如2003年江苏理综高考14题,2004年春季高考题).考题难度中低档居多,也有较少区分度大的难题(如2000年全国高考20题).  相似文献   
5.
在求解直线运动的追及相遇问题时,很多同学思路比较明确,但在求解曲线运动的追及相遇问题时,由于不知道确定和还原物理模型,因而找不出相应的物理规律,不能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感觉无从下手,有时则乱套公式以至解题错误.  相似文献   
6.
在近几年的高三教学中,常遇到带电粒子既受洛伦兹力,同时还受到电场力或(和)重力作用而做曲线运动的一类问题,师生都感到很棘手,对解法和结果莫衷一是.为此,笔者探讨出了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配速法,可解决这一类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潘路 《中学物理》2012,(3):78-79
在讲授有关平抛运动实验的习题时,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通过必修一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研究得υ/t2=υ百,即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一段位移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我们学过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是加速度恒定的运动.那么这个规律是否适用于平抛运动呢7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曲线运动比直线运动要复杂得多,所以学生学习曲线运动感到很困难,曲线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平抛运动是学习其他曲线运动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才能突破这一难点.那么,平抛运动的教学的特点是什么呢?怎样把平抛运动的教学特点与物理研究方法有机的整合起来呢?笔者结合自己...  相似文献   
9.
沈建龙 《物理教师》2009,30(5):13-14
人教版《物理》必修2(2006年11月第2版)把“曲线运动”第2节原标题“运动的合成与分解”(2004年5月第1版)改成“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并删去了分运动、合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的有关内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高中阶段,限于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实际思维发展水平,各种教材只在物体受恒力作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形下,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然后再直接指出结论对于曲线运动也适用。而在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却大量地把它用到物体做曲线运动或受变力作用的情况中。而且在高中物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