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触摸微笑     
一笑笑四岁了。一天,他问妈妈:"微笑是什么样儿的?"妈妈很认真地想了一会儿,回答说:"微笑就像月牙儿一样,弯弯的,甜甜的。"笑笑问:"那,月牙儿是什么样子的?"一滴泪水在妈妈的脸颊上留下了一道痕迹。笑笑是一个永远见不到微笑的盲孩子。在她的黑色世界里,没有阳光可以照亮微笑的轮廓。妈妈用力挤出一道微笑,将笑笑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唇边,说:"微笑,就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寒假,在河北老家,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王宝利。王宝利和我同年,个子不是很高,人虽然瘦瘦的,但是很精神。白白净净的瓜子脸上长着一双闪闪发光的细长眼睛,一笑就变成了一对弯弯的月牙儿  相似文献   
3.
老舍是一个乐于为普通老百姓创作、善于表现“小人物”的文学大师。在《月牙儿》中,他把目光逼视到城市的最底层,通过一对母女为生活所迫,先后沦为暗娼的悲惨故事,揭示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真切地流露出对“小人物”的慈悲和同情。女主人公梦魇似的命运、诗的境界和氛围及浓郁的抒情色彩使小说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4.
老舍的《月牙儿》共有四十三节,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我"由一个7岁的小女孩长成少女,又沦落为暗娼,最终被关进监狱的悲惨一生。《月牙儿》以母女两代人相继为娼的命运,为我们揭示了旧中国黑暗社会中,女性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本文以命运轮回为主线,围绕女性在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一主题上阐述了旧中国对女性生存和追求的抹杀。  相似文献   
5.
月牙儿》描写的是母女为生活所迫,均沦落为娼的悲惨故事。作家老舍打破了传统格局,以新颖手法开掘深远的主题,创造了新的艺术旋律,文章从隽永、深邃的意境和“因宜适变”的散文化语言等方面来论述小说动人心魄的特有的意蕴美。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祝福》写于20世纪20年代,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写于30年代;前者的主人公是农村妇女,后者生活在城市。尽管作者以及时代社会背景不同,这两篇小说都是文学巨匠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不朽的悲剧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柳絮     
  相似文献   
8.
近代哲学家尼采的超人思想及悲剧思想对人类文化曾产生过强烈的冲击,他的思想对老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旨在以老舍小说《月牙儿》解读尼采解读尼采的悲剧思想及超人思想。尼采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但是人必须要自强自立实现自我价值。这与老舍的小说《月牙儿》中的主人公月牙儿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9.
文学就是人学,这个古老、永恒的命题,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月牙儿>中,人们对于作品的主题解读大都从社会学或政治学角度来诠释.新时期以来,人们解读的方式已从思想、命运和个性解放等来解读和探讨,大大拓宽了研究的视角.若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析,探讨文本中人物心理与作家心理的双向的联动,从而实现对于文学就是人学这一理论的阐释,从更深层次对于文本进行研析,来触摸作家的创作心理,这应该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有着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作家,现代的老舍与当代的阎真跨越时空奏响了共同的心灵震颤之曲:《月牙儿》中的“我”(妓女)、《沧浪之水》中的“我”(池大为)以“灵魂堕落”的自我倾诉,剖析了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中宿命性的人生“真理”,从而传达出不同时代的作家对转型期知识分子前途命运共同的困惑和抗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