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李明 《海外英语》2011,(2):196-197
亨利·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出生于缅因州的波特兰市。波特兰作为一个港口城市,给朗费罗提供了一个较之内陆相对开阔得多的视野。朗费罗从小就表现出独有的语言天赋,他三岁入学,六岁时得到如下评语:"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拼写和阅读出色,同时也能熟练运用加减乘法运算。"[4]他的母亲经常给他讲古时候的英雄传奇故事,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更是他最喜欢的读物之一。朗费罗后来曾写道,"最早激发我的想象并让我对文学神往的第一本书,应该是华盛顿·欧文的《见闻札记》。"朗费罗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律师,他很希望儿子将来能承其衣钵,但朗费罗的文学才华让他19岁大学毕业时就得到包德恩学院(Bowdoin College)提供的为期四年的海外学习机会,学院并为他归国后提供该学院的第一个现代语言学教授职位。  相似文献   
3.
名言趣画     
  相似文献   
4.
朗费罗作为美国第一个职业诗人,他的诗歌为我国新诗诗人所接受并译介,这是我国当时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因,同时他本人的诗歌特质和主张也契合我国当时诗歌革命的特点和宗旨。因为他的诗歌平实、淳朴、甜美,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又有人生哲理,这些为我国新诗诗人广为接受并对他们的新诗创作产生了不可抹杀的影响,主要有新诗意识的启蒙、新诗创作技巧的借鉴和新诗题材、形式的模仿。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美国后期浪漫主义诗人朗费罗的《箭和歌》的解读,体味其诗歌的音乐性和哲理性,把握他对诗歌的理解及其创作理念,再次领略诗歌的神韵和魅力。  相似文献   
6.
从文体学视角出发,对诗歌<雨天>音韵、结构、意象和修辞四方面的文体特征以及各特征所产生的文体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从新的角度探索朗费罗诗歌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朗费罗是19世纪中期美国久负盛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中,有不少禅境、佛味隽永的诗篇,读之清醇澹泊,不沾一丁点儿的世俗气,带给人纯美的享受。朗费罗诗歌的禅境佛理体现在他的诗简洁押韵、口语化、通俗易懂,符合禅门提倡的"本色"要求,同时诗歌中闲适的人生追求和"空"、"寂"的意境设置,也体现诗人高、远、幽、清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朗费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他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拥有不同的读者层。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文本具有意义未定性,读者具有不同的期待视野。"朗费罗现象"在于它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实现了读者完美的"召唤结构"。依据接受美学的批评理论,以朗费罗的《箭与歌》为个案探讨其在中国流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柳士军 《培训与研究》2006,23(7):13-14,36
在19和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中,朗费罗与弗罗斯特的影响力是持久而且又有争议的。本文对朗费罗与弗罗斯特的诗歌进行了比较,认为他们的诗歌在语言、背景、形式、创作方法和主题的升华上有很多相同之处:语言上都以质朴、清新、优美著称;以美国新荣格尔为背景;采用传统诗体形式等等。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对美国新英格兰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世界文学视域下的朗费罗诗歌研究》是一部在世界文学视域下对朗费罗诗歌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学术著作,填补了国内朗费罗专著研究方面的空白.作者精准地把握住了国内外朗费罗研究的动态,视角独特,并且整部书都渗透着他对世界文学的认识和体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