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加以比较,可以化用四句诗来概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三个女人三台戏,淡妆浓抹总相宜。"一、作者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作品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被压迫劳动人民强烈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2.
山鬼、巫山神女、洛神、杜丽娘是中国文化史上不断演变的性爱女神形象,她们都是美和爱的化身, 然而她们的性爱总是带有缺憾。人类注定要过三种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性生活。男女两性都有追求性爱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杜丽娘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洞悉“牡丹亭”反映的时代潮流.即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封建礼教.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要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幸福和理想生活的巨大的叛逆潮流。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教化移情的效果非常突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情梦具有显著的情爱教育效果。杜丽娘的情梦具有生理层面和幻想层面的双重意义,成为促发杜丽娘主动追求情爱实现的教育载体。杜丽娘情梦的情爱教育内涵,表现为明清女性借情梦倾诉内心对意中人的梦想,充分肯定杜丽娘以梦承载情爱理想的情爱实现方式,从形而上的意义上倡扬两性情爱之梦的真实性,成为明清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存在的标志,赋予了女性精神解放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衡曲麈谭》是晚明曲家张琦的一篇曲论,初刻《吴骚合编》卷首,后录于《读曲丛刊》,二者内容有所出入。本文对此进行比较考证。一《衡曲麈谭》原附于《吴骚合编》卷首,不题姓名,一般认为张琦所著。《吴骚合编》四卷,晚明张琦、张旭初编选,全名《白雪斋选订乐府吴骚合编》。《吴骚合编》系《吴骚》初集、二集、三集合编而成,故名。《吴骚》前三集为张琦所编,选辑元、明散曲,主要选录当时以昆腔演唱的南曲,成  相似文献   
6.
一家人"打飞的"去看流星雨已经过去好几年了,直到今天,我们三口谈起来依然津津乐道。这件事情从提出到完成,以及在过程中遇到的一波三折,连同流星雨的光辉大概都永远刻在了女儿的脑海里,让她想起来就会再次充满激动和幸福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一枝独秀的美艳"牡丹",《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以鬼之"虚情"对己,以人之"实礼"待世,实现了其人生价值追求的最大化。同时,对人性中潜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淋漓尽致地演绎使其不仅在同类文学形象中独树一帜,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审视现实的空间和角度。  相似文献   
8.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作品。它通过女主人公杜丽娘为情而死,又因情而生的浪漫主义情节,反抗束缚人的个性、扼杀人的正常感情和欲望的程朱理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性和残酷性。它表现了封建社会的青年女子对人性解  相似文献   
9.
通过使用格雷马斯的行动元理论分析《牡丹亭》,我们总结出故事情节的发展模式,可以从中看出各个矛盾势力之间的冲突,以及各个势力背后具有的深层内涵。通过对人物行动元的归类,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可见。在各个矛盾势力的冲突下,人物的性格也鲜明深刻起来。  相似文献   
10.
衣萍  沙舟 《文化交流》2012,(4):25-28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张志红坐在面前,似乎是春梦乍醒的杜丽娘来到面前,与我们聊那些往昔情事……“天生就是一块唱昆曲的料!”张志红天生就是个美人胚子,而且打小喜欢文艺。十三岁那年,邻居告诉她浙江昆剧团在招生,当时她对昆曲一无所知,只是凭好奇心去报了名。经过初试、复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