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逸信 《高中生》2011,(4):21
短联:单副联文在7字以下(含7字)的称为短联。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朋友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贡父对道:"四诗风雅颂。"王安石夸此联道:"真乃天造地设。"  相似文献   
2.
杨慎以考据之法治《选》,对开启清代实证性的《文选》学起到导夫先路的作用,厥功甚伟。其著述中涉及对《文选》典故的考辨、地理的考订、正文的校勘、语词的训诂等诸多方面,并对李善注、五臣注进行了补充、纠谬等工作,对五臣注的态度还相当通达科学。另外,他还议及了《文选》学史上的一些重要课题,有的识见对今天的《文选》研究者仍有启发意义。杨慎治《选》取得了重大成就,应引起当今《文选》学者注意。  相似文献   
3.
杨慎诗文散佚颇多,已有学者进行补遗,今从《赵州志》、《浪穹县志略》、《鹤庆州志》中辑出五首诗作,以补其阙.  相似文献   
4.
作为明代著名学者,杨慎在史学上亦颇有造诣,他有感于当时八股取士造成的学术颓风,极力主张博通经史;在治学方法上,他崇尚实证,讲求考据,于诸史之失多所订正;并且,他还留心音韵,考述地理,研精金石,大大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范围。以上诸端,对当时学界风气的转变,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当然,杨慎作为转型时期的人物,其史学研究多少带有点草创意味,考证方面尚多疏舛,评价人物颇争意气,又以深厌空谈性理之故排诋宋人太过;更有甚者,致力于辨伪而竟自撰伪书,以故招人非议。然而瑕不掩瑜,在明代史学史上,他还是应占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5.
明代杰出的学者和文学家杨慎,嘉靖二年(1524),因“议大礼”案被贬云南永昌永远充军。直到病故,才由他的妻子黄峨接榇回四川新都。主要考证杨慎谪戍永昌的基本路线和他在永昌的具体时间。为进一步研究杨慎及其对保山历史文化产生的影响提供考证材料。  相似文献   
6.
杨慎出生于京师,幼年居住于新都,仕宦于京师,贬谪滇云是杨慎生命中最重大的转折性事件,在滇云的长期生活中,杨慎渐渐发现了滇云山川风物之美并且深情吟咏赞美滇云风物,同时与滇云文士结下了深厚情谊,他与滇云文士之间的往还唱和至今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7.
周平凯 《大理文化》2011,(12):50-52
一1531年春的一个黄昏,夕阳落照,春意绵绵。兴教寺的老和尚像往常一样懒洋洋地查看了一下各个门窗,确认没有什么疏漏之后,穿过深深庭院,准备关上那厚厚的大门。不远处的四方街一到晚上就太嘈杂了,嘈杂足以影响到佛门的清净,所以天黑之前,重重关上  相似文献   
8.
杨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修辞学家。他的“神、圣、工、巧”是“修辞之阶循焉”深化了修辞学的研究。他提倡修辞要生动自然、清奇缜密、自然天工、精巧天成;他反对“篇篇相袭”,主张“陈言务去”、“光景常新”;他强调修辞要“仗境生发”。他的这些理论和当时主盟文坛的“七子”主张的摹拟之风大异其趣,表现出可贵的独立见解与批判精神。他的这些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其修辞论也有矛盾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文渊阁四库全书》对《全蜀艺文志》编者的记载是矛盾的,一为杨慎,一为周复俊。笔者从二人的《全蜀艺文志序》、二人与嘉靖《四川总志》的关系、《全蜀艺文志》的版本和后人对该书的著录情况等方面,对《全蜀艺文志》编者进行考论,认为杨慎是《全蜀艺文志》初编者,周复俊是重编者,《全蜀艺文志》刊本的编者题杨慎,题周复俊编的只有钞本。题周复俊为编者是从《四库全书》开始的。并辨析了《善本书室藏书志》等目录书对《全蜀艺文志》编者的著录。  相似文献   
10.
王荣生先生在关注阅读教学时提出了"两个转向"的观点,即从关注教学方法转向更为关注教学内容,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更为关注学的活动。在他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点其实无非两个:一是合宜的教学内容,二是有效的教学组织或者有效的教学设计"[1]。确实,语文教学有效与否,关键看这两者做的如何。因此,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角度,我们应当审视从文本中选择哪些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又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来呈现这些内容。审视当下的文学作品教学,梳理下来,大致有两点相通。一是课堂教学设计,始终把作品当作是作者意图的一种呈现,抒写的是作者对所叙内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