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出手”俗称“过家伙”、“踢出手”,是京剧表演程式之一,是京剧武旦武打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武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传统武术的表演具有日常实用性。大刀会和神拳是义和团的前身,大刀会和神拳起事的地点是直东地区的乡村。大刀会、神拳经常利用请看武戏聚集民众,夸耀武力。直东地区的乡村市场兼有群体性娱乐活动,为游浪武士汇聚提供了场所。晚清的村落庙宇具有团聚同族民众共同祭拜尚武先祖的功能。村落庙宇既有神圣祭祀功能,亦是乡民演示武艺的场域,教民建堂与团众建庙便形成矛盾,而教堂与庙宇的地基就成为义和团和教民冲突的空间性焦点。以乡村演拳和观看武戏为主体性功能的建筑空间构成了大刀会和神拳武力抗教的特殊场所,传统武术显示其具有巫术意味的实用性的同时,也展示出其独特的风俗学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川戏剧中的巴蜀武术文化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视角,通过查阅大量相关史料,对巴蜀武术关系密切的川剧武打戏以及巴蜀武术与川剧渊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四川武打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古代巴蜀武打戏中包含了古代武术的内容;发源于巴蜀地区的"巴渝舞"是古代战争武舞的体现;武戏结合是巴蜀武术文化的特点,现代川剧变脸与武术的结合是巴蜀武术.武戏"文化的融合与反映.川剧武戏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武打戏剧的特征,也彰显出武术文化内容的庞杂性和传统文化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对中国武戏表演程式与美国印第安人的俳舞(Pow-wow)仪式之间的文化渊源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印第安俳舞仪式从肢体动作编排到化妆服饰均与中国武戏在表演程式的形态上存在相似关联,主要体现为行当分类、龙套仪式以及行头装饰等。分析认为,中国武戏中的程式表演并非随剧情需要而人为地临时起意任意设计,而极有可能因袭了人类原始部落时代的武舞表演仪式,在历代的传承与发展中不断精致化。结论指出,中国武戏表演程式充分体现了与人类远古武舞仪式之间的微妙渊源,并自觉延续构建了以文化象征主义为特征的东方演艺范式体系。  相似文献   
5.
乔冉 《体育科研》2016,(2):35-42
武戏演员学习武术并将其融入表演当中自古有之。被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素来擅长诠释男女间的情愫,重文轻武导致昆曲武戏的匮乏,而这恰恰给了建国后的昆曲武戏演员一个机会。王芝泉和张铭荣分别学习了传统拳术、武术器械以及杂技、艺术体操等,将它们融入武戏当中,改良并编创了一大批武戏,并将这些武戏传给娄云啸、钱瑜婷等弟子。笔者观察记录了正值武戏演员黄金年龄的娄云啸和钱瑜婷的多出武戏,并对王芝泉和张铭荣进行了采访。文中记述了上海昆剧武戏演员何时何地,向何人学习了何种武术,并加以何等改良,最终形成了上海昆剧武戏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1904年,16岁的盖叫天在杭州戏院演出时,不慎折断了左臂。对于武戏演员来说,胳膊和腿的作用不言而喻,腿脚不便,根本没有办法正常演出。但是,盖叫天却坚持不休息,依然登台表演。在台上,他尽量扬长避短,多用脚,少用手,还巧妙地对一些武打动作进行了处理。比如在台上“打飞脚”,标准动作应该是左手拍右脚,但由于他左手受伤,便改为右手拍左脚。  相似文献   
7.
瑞安藤牌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瑞安历史的骄傲,保护和传承好瑞安藤牌舞,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瑞安藤牌舞的武戏成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及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认为:(1)瑞安藤牌舞起源于明嘉靖抗倭战争的戚家军练兵操。整个舞蹈分教场练兵、夜间偷营、庆功唐牌三场次,突出表现为"矮、滚、实、劲、圆、活"六个字,动作复杂,朴实健美,节奏鲜明,队形整齐,挺胸收腹,刚劲有力,具有武术的特点;(2)瑞安藤牌舞伴有节奏鲜明的音乐鼓点,表演起来气氛热烈,与舞蹈动作配合默契,极具舞美特点。(3)结合完整的藤牌舞表演套路和编排,认为藤牌舞是带有武术表演性质、极具阳刚之气的男子群舞。  相似文献   
8.
入京前的义和团众素有观戏传统.戏场为义和团的起事预设了实施暴力行为的场所.团众效法武戏人物而幻想超越既有的时空阻隔,进入到了成功反叛的想象世界.戏场营造出了典型的狂欢化场域,狂欢则直接引发团众抗拒礼法的潜在冲动,狂欢化成了团民叛逆情绪的主导性精神致幻源.戏班演剧传输了各地的反叛信息,并为义和团的人际组织网络奠定了基础.义和团和教民之间皆尊崇武戏的礼仪价值,双方以罚戏为手段,设法阻遏对手的意志,扬喻自己的信念,巩固自身的利益.戏场成了入京前义和团时期团众生活的主导性场域,其所体现出的共同祖先崇拜意识支配下的神圣体验的内涵,不仅具备了武戏仪式的既有风范,还矫正了义和团降神附体仪式过于巫术化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戏迷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就读的"眉师附小"坐落在县城正西街,与"眉山京剧团"隔街相对。当时京剧团正是鼎盛时期,每天演出午、晚两场。那彩色的海报,那富有魅力的写着戏名的招牌,时时诱惑着我童稚的心灵。尤其是偶尔路过剧场门外,听里面隐约传来充满节奏感的京剧锣鼓声,更是对我产生了难以抗衡的诱惑力。那时候我家住在南门,从学校回家需走一个"穿城"。父母便每日给  相似文献   
10.
试论武舞、武戏、武打与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武舞、武戏、武打和武术的定义、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探索,对其艺术特.点和武术特.点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阐述,并且对武术与武舞、武戏、武打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沿革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